•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高帽子”“紙帽子”“土帽子”:學術圈怪象

    2018.6.18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稱自己是正宗的“土博士”, 他從事極地研究20年,沒喝過洋墨水,參加過中國4次南極科考,多次進入北極地區考察,在南極冰蓋制圖、極地海冰實時遙感監測方面有深厚研究積累,算得上是我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一直在高校從事管理與科研,程曉對當前高校的用人及評價體制可謂“門兒清”。他對很多人為了戴上“高帽子”,成為“某長杰”(長江、杰青),甚至為了謀取一個好職位,買來“紙帽子”混跡于高校的現象深惡痛絕,又頗感無奈。

    程曉指出,之所以出現以上現象,其核心因素是評價和分配機制的問題,一個學者一旦有了帽子,個人待遇就可以翻好幾番,長江杰青和普通教授的待遇可以差出5-6倍,讓無數學者為之盡折腰,出現鉆空子、學術不端甚至金錢買賣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這些帽子的人數跟高校學科評價也密切相關,因此帽子人才的價碼水漲船高,在一些地方院校待遇都在百萬級。

    程曉介紹,高校引進了帽子人才,開出了高價錢,出論文成果是一個訴求,另外更重要的訴求則是這些帽子人才去從國家各渠道爭取更多的科研經費,因為這種重大科研任務也直接與學科評估相關。

    這樣的結果就是,帽子人才們活躍在各種國家科研項目的角逐場里,剛拿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還沒開始干,又在去重點基金項目答辯的路上,而其實他們還已經拿到了財政部撥給各高校的百萬甚至千萬級的“雙一流”經費支持。

    “試問,重點研發專項、重點基金以及雙一流經費,哪一個不是國家財政的錢,不是納稅人的錢?!真的有必要設那么多項目、拿那么多項目嗎?”程曉坦言,國家投入的雙一流經費等等真的只是個種子基金,只能拿來塞牙縫?

    “帽子多”與“項目多”、“牌子多”必然形成惡性循環,有帽子的人更有能力爭取項目,造成科研經費資源快速集中到極少數人的團隊或方向,造成大批沒帽子或不會走關系的學者得不到項目資助,導致經費和人才的巨大浪費。

    “雙一流”實施以來,除了各高校都在竟相招募院士、千人和長杰以外,還有一個愈演愈熱的現象,那就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舉辦各種夏令營招募優秀本科生包括本單位的研究生,給出的待遇也水漲船高。重視培養青年人是好的趨勢,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是國家科技和教育投入的增長以及大學生數量的減少。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