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氣孔相關概述
光合作用與蒸騰作用
氣孔開閉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密切相關。但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在葉片上是兩個相互聯系相互矛盾的過程,在植物光合作用時蒸騰失水不可避免;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只有在氣孔張開時才能進人。因此,一些植物在葉片上密生茸毛,或氣孔下陷是減少水分蒸騰的一種適應。另一方面,光合作用中合成的淀粉、產生的ATP、CO2濃度降低又直接為保衛細胞運動提供原動力,有利于氣孔開放。
氣孔與皮孔
皮孔是位于莖和根周皮上的一種通氣結構。皮孔大小不一,小的用肉眼剛能看見,大的長達1厘米以上,它們以分散存在或成行排列。當根與莖次生生長產生周皮時,由氣孔內方的木栓形成層局部產生大量球形、排列疏松的薄壁細胞,變為補充組織,使其外方的組織隆起,進而被脹破,顯出不同形狀的裂孔。皮孔使木栓內方的細胞與外界相通,這和表皮上的氣孔具有同樣的適應意義。另外,在周皮的生長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皮孔。皮孔在形態、結構、位置等方面均與氣孔不同,但在通氣這一功能上是相同的。
氣孔與水孔
一般情況下,植物根吸水量的99%左右都通過氣孔以氣態形式散發到體外。但當植物的吸水量大于蒸騰失水量,此時空氣中濕度又較大時,如早晨或傍晚,植物將水以液態形式通過水孔排出體外。水孔是分布在植物的葉尖或葉齒表面的排水孔,屬于分泌組織的一種。它也是由成對并列的保衛細胞圍成,但不能調節關閉,始終開放著。水孔內方有排列疏松的薄壁細胞,這些細胞的間隙與管胞的末端相通連。水從管胞流出,通過薄壁組織間隙而經水孔流出。這樣看來,氣孔與水孔在構成、分布、性質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微小差異,但最終都是使體內的水分進人到外界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