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科研項目申報:評審專家意見匯總
選題方面的問題
1. 部分課題選題不夠新穎,問題導向不明,缺乏時代性。新穎的選題一般包括四類:一是尚無人涉足的研究領域或選題;二是學科前沿的理論探討;三是老問題的新研究視角、新材料發掘或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四是海外新理論、新觀點的引進與推廣。其中第一類最具創新性,屬于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創立新學科的研究項目,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價值,申報這樣的課題立項可能性最大。因此,在確立選題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獻查閱和以往立項信息查詢,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從事重復性研究。同時,通過文獻查新和信息查詢,還可以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現階段的研究熱點,這對于確定研究選題與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2. 概念不準或概念界定模糊;語言學術性不強 ,XXX意識形態XXX之路XX人員利益沖突問題研究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其他利益?
3. 選題太大,涵蓋內容太多,或時間跨度太大專家感覺研究者無法駕馭,明清XXX群體研究,時間跨度600年。
4. 選題太小,涵蓋內容太少;范圍太小且缺乏特色和深度,被同類課題所包含例如:XXX設計應用研究中原經濟區建設中XXX制度規范管理研究
5. 選題指向不明,XXX制度若干問題研究。什么問題?
6. 選題上缺少理論嵌入、地域嵌入、領域嵌入,不能體現申報者的比較優勢。
7. 選題缺少前期成果支撐。
7. 問題不明晰。沒有弄清課題身著重分析和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重點、難點問題,缺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課題論證;研究任何一個課題,都要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以,申報人應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整個課題論證的重點應放在所要分析和解決的幾個問題上來。
8. 研究方法不具體,簡單羅列,沒有針對性,不能確定自己究竟要用哪種方法。比如,綜合研究法,交叉研究法;要明確提出適合于本課題本身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取決于研究對象或研究課題的本性,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課題,其研究方法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課題論證時,不能僅僅提出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還應提出研究本課題所要運用的具體方法。否則,評審專家認為你不懂學術規范。比如,文獻學方法、歷史辯證法法、科學和價值統一方法,就很重要。
9. 研究角度缺乏創新,缺少自己獨到的見解。
10. 課題缺少核心觀點且創新性、當下性不足。一個課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學術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學術創新。學術創新首先體現在學術觀點的創新。要達到學術觀點的創新,同時必須研究新問題,使用新方法,運用新材料,進行新論證。由此,在進行課題論證時,要用一定的篇幅充分說明其研究成果的創新價值——新領域、新問題、新方法、新材料、新觀點、新推進、新突破和新論證。
11. 論證不充分。三言兩語或寥寥幾百字,內容詳略安排不合理,頭重腳輕,難點重點歸納不準,創新點概念含糊。研究框架不合理,流程圖編制缺少科學性,規范性不足、邏輯不清,重點不突出,層次安排不合理。
12. 口語化的表述習慣,學術規范性不強。缺少學術語言,學術含量,語句不通順,文字不流暢,表述不精當。甚至有別字,白字。
13. 研究內容太多。5-6條甚至7-8條,一般2-4條比較好。研究內容表述不清晰,邏輯性不強。
14.研究內容寫成結項報告,核心內容不突出。
15.研究內容與題目不相關或相關度不高。
16.參考文獻不具備權威性,層次低,不全面,有疏漏,最新研究成果少,有些參考文獻主題是時間較遠研究專著,甚至教材。國外參考文獻少,或權威性不足,個別老師將自己的論文作為參考文獻。外文資料最好用外文列出。所以,要通過各種有效的辦法來搜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如果遺漏一些代表性和權威性參考文獻,評審專家就可能認為你的工作做的不細致、不認真。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標準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