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讓中醫退出醫療體制是無知表現
2008年3月14日21時,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在做客騰訊網時稱,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質疑中醫、讓中醫退出現代醫療體制的人是無知的。中醫幾千年來在不斷的傳承,世界只此一家,中醫理論博大精深。
?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做客
張伯禮院士說,近一兩年來,社會上有一種思潮,就是質疑中醫的科學性,甚至還有人喊出來要讓中醫退出現在的醫療體制等等。國家衛生部和國家中醫管理局都已經批駁了他們的這些謬論,認為他們是無知的,我完全同意這些觀點。中醫藥學產生在一個農耕時代,它有很深的中國文化底蘊,但是它又結合了當時的科技水平,總結了一套對人體健康認識的一套理論和方法。在當時應該說是非常先進的。
?
因為中醫是從幾千年前產生的,它那個時候不可能有先進的儀器設備,所以它那個時候對人體的健康基本上是從宏觀的把握,就看它外邊有哪些不好,自己感覺有哪些不好,把這些逐步逐步總結出來,結合到當時古代的一些解剖學,當然可能是一些比較原始的解剖學。例如人體里邊有哪些臟器,五臟六腑的功能那個時候已經觀察到了:心主血、肺主氣、腎主排泄、主泌尿等等,這些中醫當時就已經總結出來了,是根據當時原始的一些古老的解剖學加上長期觀察,再加上中醫當時的一些哲學理念、理論總結出來的。
?
中醫學主要的構成有幾個特點,一個是它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要協調,人要適應自然。這是中醫學一個非常大的觀點,我們簡單叫天人合一,翻譯成現在的話是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它對人體不是說注重在某一個臟器的解剖,這個臟器是由什么細胞構成的,具體結構是什么,而是關注整體的臟器的功能是什么。
?
另一個特點是人體臟器之間是怎么聯系的?怎么互相影響的。它強調了人是一個整體,強調了人體的各個部分都是圍繞著整體服務的,各個臟器有自己獨立的功能,但是之間又互相協調。
?
第三個特點它強調的是整個中醫學要辯證論治,根據每個人具體有什么表現,來采取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因時、因地、因人而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治療。
?
再一個是在治療方面,中醫強調是用天然的植物藥、礦物藥、動物藥煮成一個方子,這幾味藥不是按照簡單的相加,而是按照一定的理論指導然后組成一個復方來治療某種疾病,這個治療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獨此一家。我研究過歐洲的古代醫學,他們古代也有醫學,包括阿拉伯也有醫學,印度也有醫學,但是他們的醫學基本上都是用一個藥,這個藥治什么病,就直接拿這個藥,他們不懂得什么叫配比,因為古代的歐洲也是草藥,沒有現代制藥。所以我說中醫學的天人合一,它的整體觀念,它的辨證論治,它的復方的辯證治療構成了中醫學的整個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這些理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價值。
?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宏觀,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具體的,一個是整體把握的,所以我說兩者都是科學的,但是角度不一樣。中醫的歷史是悠久的,西醫的歷史相對比較短,它來源于西方醫學,到現在也就是二三百年歷史,近幾十年得到了長久的進步。西醫學的基礎建立在解剖、生理、病理,是在組織結構的基礎上逐步認識到它的結構、認識到它的功能,中醫在這方面恰恰是弱項,但中醫從宏觀整體把握上是強項,西醫最大的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他看到這個病就看到這一點了,而忽略了人是一個整體。所以,中醫和西醫具有非常強的一種互補性,兩種醫學不能互相代替,但是可以互補。我們中國人是有福氣的,因為有兩套醫學為我們服務。
?
有人認為,中醫理論不可能把它解釋清楚了,這種觀點是一種無作為的觀點。我相信經過我們大家的努力,中醫的理論的科學內涵是一定能夠逐步被揭示清楚的。一旦被揭示清楚,中醫學它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全人類去接受它。
?
更多閱讀
?
張伯禮院士漫談中醫藥現代化問題(實錄)
?
-
精英視角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實驗室動態
-
項目成果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