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物基全產業鏈 打造無塑蚌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88.shtm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如今,安徽省蚌埠市堅持原始創新、生態優先、綠色先行,大力發展生物基新材料產業,積極推廣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建設“中國硅谷·無塑蚌埠”,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蚌埠方案。
綠色轉型
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龍子湖營業部,快遞小哥正在封裝快件。記者了解到,這個快遞點日均快件出口量在300至400件,除去寄件人自行包裝的快件以外,公司使用的全部是可降解快遞袋。
中國郵政蚌埠分公司龍子湖區營業部經理王榮說:“我們每天出口件數大概在三百到四百件左右,其中我們自行封裝的郵件已達到了100%使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除去用戶自行包裝的以外,我們自行使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包裝已占三分之二以上。”
這種可降解快遞袋由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制成。但聚乳酸耐高溫性能較差,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科技攻關,攻克了聚乳酸改性技術,填補了生物基新材料改性領域技術空白。
據蚌埠天成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柏成介紹,該公司已經是國家小巨人企業,也是安徽省綠色工廠。其產品中的垃圾袋和購物袋被評為國家的綠色產品。下一步該公司將加大投入,加大研發費用,使可降解產品板塊盡快更適合國家要求和老百姓的需求和市場的需要。
以玉米或者農作物秸稈轉化生產聚乳酸,可以完全替代以前的石油基各類各種塑料制品。生物可降解,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蚌埠市聚焦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強化創新驅動引領,打造世界級生物基新材料中心。
目前在蚌埠固鎮縣集聚50余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20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到2025年,蚌埠市生物基新材料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聚乳酸產業規模將達到180萬噸,替代石油基塑料減少原油生產540萬噸,相當于標煤774萬噸,助力全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90萬噸。
在固鎮的安徽豐原集團,全球單體最大的聚乳酸全產業鏈生產線正在高速有序地運轉,一顆顆晶瑩剔透、米粒大小的聚乳酸顆粒,從生產線蹦出,這些聚乳酸顆粒可以完全替代石油基化纖及塑料,制成各類各種可降解塑料制品。
安徽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章勇告訴記者:“我們目前日均可生產聚乳酸環保口罩50萬片,這種產品具有親膚、透氣、可降解特點。我們利用聚乳酸原料制成成品,延長了產業鏈條。在接下來工作中,我門將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繼續生產以聚乳酸為原料的產品,積極搶占市場先機,取得公司經濟和環保雙收益。”蚌埠富力萬達嘉華酒店食品安全監理徐喜超介紹,在該酒店,一系列打包產品都是使用紙質的,杜絕塑料制品。這樣可以更好保護環境,也減少了污染的排放。
無塑蚌埠
今年3月1日,蚌埠市出臺“禁塑令”“限塑令”,建設“無塑蚌埠”,成為安徽省第一個“禁塑”城市。眼下,蚌埠市區各大商超,已全面啟用可降解塑料袋。
據安徽華運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志剛介紹,現在老百姓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和環境保護意識都在增強,所以從不可降解塑料袋轉型為可降解塑料袋,老百姓都比較接受。該公司將繼續堅決貫徹執行國家出臺的禁塑令要求,按照要求嚴格執行。消費者沙莎說:“現在我們可降解的購物袋比較貴,但是我們也接受。因為我們要響應國家的號召,要保護環境,同時我們也要倡導環保的生活理念。”
蚌埠市蚌山區市場局辦公室主任朱應春介紹,蚌埠市積極要求企業使用0.025毫米以上的可降解塑料袋。同時要求企業到2021年底必須全部禁止使用塑料一次性飯盒和一次性打包袋。
科技創新帶來跨越發展,安徽豐原集團全面掌握了從乳酸菌種制備、發酵、提取純化、聚合、環保纖維、環保塑料六大核心技術,并充分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了大規模的產業化,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生物基材料產業示范基地。也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生物可降解餐具供應商。到2030年,蚌埠市固鎮縣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將形成超萬億元GDP經濟規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維生素產業和生物新材料產業基地。
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禮平告訴記者,現在安徽豐原集團五萬噸的聚乳酸的生產線已經正式投產,今年7月份,50萬噸的乳酸、30萬噸的聚乳酸將會成功的投產。這條線的投產,標志著整個安徽豐原集團百萬噸的聚乳酸新材料項目將正式打通,為蚌埠市提供了無塑蚌埠堅實的基礎。目前安徽豐原集團和長三角地區企業主動對接,包括上海的新材料協會、浙江和江蘇的大型企業。
安徽豐原集團在蚌埠做出上游原料,并把下游的大型企業全部招商到蚌埠,在蚌埠打造生物基材料生態發展的典范。由無塑蚌埠給未來無塑奧運提供解決方案,同時為未來的無塑中國提供方案。
蚌埠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廣生物基新材料制品辦公室主任許海濤介紹,蚌埠市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契機,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借勢發力 。通過技術研發突破卡脖子瓶頸,明確了重點發展“四聚一素”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體系,加快培育世界級生物基新材料產業之都的目標,預計到2021年底可實現40萬噸聚乳酸的年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