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難題:美國式解決方案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勞動力市場承受著空前的就業壓力,而與我國的情況類似,作為危機發端地的美國也面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萎縮的問題。據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最新就業情況報告統計,僅2009年2月,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凈減少651000人,失業率從7.6%上升至8.1%。相應的,應屆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密歇根州立大學高校就業問題研究所主任加德納預計,現階段適合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入門級”工作崗位將比去年減少8%。
面對同樣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美國提出了哪些解決方案?這些方案是否值得我們借鑒?即將踏出校門的畢業生們又應該怎樣為就業作準備?
以教育改革拉動經濟增長
美國交響樂團指揮、巴德學院院長利昂·博特斯坦在《紐約時報》的辯論版發表言論認為,經濟的復蘇要依托教育的改革。通過對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過后,為刺激帶動經濟發展而大幅攀升的美國高中畢業率的分析,博特斯坦提出,在當下的經濟危機中,把握教育與就業之間的緊密關系同樣至關重要。
在如今的美國,以制造業、零售業為首的傳統行業需要員工具有更高水平的高等數學及其他相關科技知識,醫療保障等服務行業也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博特斯坦給美國的現行教育體制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高中教育應當被縮短,并在學生年齡達到16歲之前結束。
其次,應該建立一批兩年制的職業學院,以著重培養學生與社會需求直接掛鉤的技能。
第三,四年制大學應當適當擴招,為促進技術進步儲備人才。
第四,應當為公立學校招募并培訓更多教師,尤其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型學科領域的老師,并以此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理論基礎,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博特斯坦指出,為了保證這些變革的實現,一整套課程改革方案將被提上日程。
討論中,經濟學類圖書作者、專欄作家安婭·卡梅涅茨提出,高等教育收費水平應適當降低。
根據美國經濟研究協會近期發布的報告,1990年至2008年,美國高等教育收費增長了250%,成為整體生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一項。面對就業形勢的惡化,卡梅涅茨認為高等教育收費的增長已經臨近拐點,當學生和家長不再愿意支付高昂的學費的時候,相關費用必將有所降低。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奧巴馬政府所提出的經濟刺激計劃中的高等教育援助項目——提高聯邦獎學金和學費退稅額度,很容易被學費的新一輪攀升抵消,因而學費水平的調整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卡梅涅茨認為,在解決高額教育收費問題的過程中,長效的政策監督尤為重要,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政策,監管教育支出并鼓勵創新。
結合自身優勢分析就業形勢
波士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一家個人理財軟件銷售公司的擁有者勞倫斯·克里寇夫指出,每一個美國人都應當制定一個培養與提升自身人力資本價值的戰略計劃。他認為,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機可以成為人們重新審視、衡量自己的事業發展,接受更多的相關教育和培訓的良好契機。在美國,人們應瞄準那些不會被外包或被自動化機械所取代的行業。他們也應該看到,在全球化“奪走”美國原有的一部分工作崗位的同時,也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對此,人們應該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在全球范圍內規劃自己的職業藍圖。他建議求職者找到自己的細分領域并深入鉆研,以取得長足的發展。
華盛頓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的高級經濟學家希瑟·鮑施伊則提醒年輕的求職者,要警惕來自失業者的競爭,同時理性分析各行業的就業形勢、審慎選擇。他認為,對于初入行的應聘者,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失業者可能成為他們求職路上的重要威脅,并使得大學畢業生所面臨的實際就業壓力遠遠超出根據統計數字作出的預估。
對此,鮑施伊建議應屆畢業生要仔細分析國家的政策走勢和各行業所需人才的結構比例,調整自身就業方向。因為如果美國中央政府推出以促進就業為核心目標的經濟復蘇計劃,年輕人所面臨的就業困境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與此同時,鮑施伊著重強調了目前美國國內醫療救護、能源獨立性領域以及政府部門所存在的相當規模的人才緊缺,并建議大學畢業生結合這些需求現狀,選擇和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
調整心態提早準備
英國《衛報》專欄編輯撰文指出,盡管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緊張,我們也應當理性地看到其中的樂觀因素,即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遠好于不具有同等學歷水平的求職者。應屆畢業生應該及時調整心態,為未來的職業規劃提前作好準備。
就此,霍華德大學相關教育專家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在校大學生應更多地參與實習、兼職等活動,并通過聯系親朋、校友和加入職業聯合會等途徑,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為求職創造更廣闊的空間。馬里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馬克·肯揚則建議學生調整求職目標,降低門檻,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美國各大求職咨詢網站呼吁大學生在完善自身簡歷、提高面試技巧外,還可以在暫時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的時候,選擇繼續深造或參加志愿者項目。因為一方面,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提升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相關經歷也可以避免在簡歷上留下“空白時段”,甚至為以后的求職增加砝碼。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