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組織(1~5 g,預先稱重)移入加有新配制的無菌 DBSS 的皮氏培養皿中,清洗。
2. 轉入另一培養皿中,切除多余組織如脂肪和壞死組織。
3. 轉入第三個培養皿中,用交叉的手術刀細切成大約 3 mm3?的小塊。胚胎的器官若小于 3 mm3?,可全部保留。
4. 用彎鑷子將組織塊移入一個預稱重的 15 ml 或 50 ml 無菌離心管內。
5. 讓組織塊沉降。
6. 用 DBSS 重懸清洗組織塊,沉降后去除上清,重復此步驟兩次以上。
7. 小心去除剩余液體,預先稱重。
8. 每克組織加入 10 ml 溶于 RPMI1640 或 S-MEM 的 0.25 % 胰蛋白酶(0.25 粗制胰蛋白酶溶于無血清的 RPMI1640或 MEM/Stirrer salt (S~MEM ) 中),置于 4°C 。
9. 4°C 放置 6~18 h 。
10. 小心吸去胰蛋白酶,余下組織及殘余胰蛋白酶(若需要,此時可加人 1~2 ml 其他酶,如膠原酶、透明質酸酶、脫氧核糖核酸酶等)。
11. 37°C 放置 20~30 min 。
12. 加入溫培養基,大約每 100 mg 初始的組織加 1 ml,輕輕上下吸打混合物至組織完全分散開。
13. 若部分組織未分散,細胞懸液可用無菌的平紋紗布或不銹鋼篩(100~200 μm ),或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篩濾網過濾細胞,或者讓大的組織塊沉降。當有較多組織時,可于每克組織中多加入 20 ml 培養基促進沉淀和隨后的懸液收集,通常 2~3 min 就足以去除大多數的大塊組織。
14. 用血球計數板或電子計數儀測定懸液的細胞密度,檢査活細胞比率。
15. 細胞群體為異源性,由于校準口徑較困難,因而初次使用電子計數儀時,需要用血球計數板來確認。
16. 將細胞懸液生長培養基(生長培養基(如DMEM/F12,含10% 胎牛血清))稀釋,使每毫升培養基含有 1×106?個細胞。按照需求接種于多個培養瓶(25 cm2、75cm2?培養瓶)中,大約每平方厘米為 2×105?個細胞。當存活率不明確或難以預知時,細胞計數便無價值(如腫瘤活檢時,死亡細胞的比例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按每毫升 5~25 mg 組織的濃度接種。
17. 間隔一定時間更換一次培養基(2~4 天,以 pH 下降為標準)。由于部分細胞黏附較慢甚至易于懸浮生長,所以丟棄上清前要先檢査上清液中是否有存活的細胞。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