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儀器主動召回,你聽說過嗎?
據說,分析儀器圈的同仁,這兩天微信朋友圈都被“召回”二字刷屏。這可是咱們分析儀器領域頭一遭!原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4月21日夜間發布了包括強生、羅氏、美敦力等知名醫療器械企業21個醫療器械產品的召回報告,其中包括兩家知名的分析儀器公司的產品召回。
如果不是涉及到咱們領域的企業,小編照理說是不大關注的,但現在,小編就有義務弄清楚,這個“召回”到底是怎么回事,也借此給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召回。
你知道“召回”嗎?
召回,大到捷豹路虎車,小到兒童玩具,只要發現有缺陷,有良心的企業就需要主動召回,當然,不是所有企業都這么自覺,沒良心的企業不小心被有關部門查到了,也會被勒令或者叫“責令[責令召回屬于專有名詞]召回”。
那么,什么叫有缺陷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款兒童積木,沒有標注此積木不能食用,也算作缺陷,應該被召回。
我國目前已明確制定的產品召回制度所涉及的領域和產品并不多,但隨著我國不斷完善產品質量管理制度,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領域將設立召回管理辦法,并出現更多的召回現象。
回到分析測試儀器以及醫療設備上來,分析測試設備被納入醫療器械管理也就是這幾年的事。醫療產品關系著民生健康,因此,對于醫療設備的管理相當嚴格。國家有專門針對醫療器械的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0號),也就是傳說中的650號文。它管理了所有醫療相關產品,宏觀上可分為醫療器械和體外診斷試劑,而醫療器械又可以大致分為耗材類和設備類。不管什么醫療產品,回到召回這件事情上,則統一執行《醫療器械召回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令第82號),該辦法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什么是醫療器械召回?
醫療器械召回,是指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按照規定的程序對其已上市銷售的存在缺陷的某一類別、型號或者批次的產品,采取警示、檢查、修理、重新標簽、修改并完善說明書、軟件升級、替換、收回、銷毀等方式消除缺陷的行為。也就是說,只要發現任何問題發生的可能性,不管是否已經發生,生產企業均有義務告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并進行主動召回。具體的召回行動則可以發送警示,派人現場檢查、維修,重新張貼標簽,修改說明書,升級軟件,也可以是替換、收回并銷毀等終極行為。
這次牽涉到的儀器公司的產品召回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編打開了那兩條牽涉到業內知名儀器公司發布的召回記錄,仔細看了,首先,這兩起都是主動召回,其次,召回的處理辦法都是軟件修復,也就是俗稱的打個補丁。對于軟件的升級補丁相信大家都應該不會陌生,比如我們的windows隔三岔五就讓你下載升級包(我都快煩死了)。這么來看,這次召回完全沒有涉及到把產品從使用者端拉走維修或者銷毀等程度,相對來說問題不大。
醫療器械召回發生得多嗎?
小編統計了下,在醫療器械領域,僅今年4月,截止到22號,總共有38個產品召回;3月份有2個;2月份5個;1月份3個;去年12月有38個,其中包括7個責令召回。實際上,在醫療器械行業,召回是一種常態,可以這么說,幾乎所有知名的醫療器械企業都曾經做過產品召回。但是對于分析儀器圈來說,4月21的號的公告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召回的產品今后還可以安心購買和使用嗎?
根據法規,召回報告應當明確召回產品的具體批次或數量,也就是說,召回針對的是特定批次和特定數量的產品。因此,除非是要求銷毀的,召回的產品在按照召回計劃整改后可以繼續銷售和使用;同時在召回范圍之外的產品則不受任何影響。就這次召回來說,由于已經修補了一個潛在的漏洞,從某種意義來說,召回后的產品甚至比召回前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
講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已經對召回不再陌生了,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提出的主動召回,實際上是對用戶負責任的做法。小編甚至在想,分析測試相關的醫療設備可以召回更多一些,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性能,完善產品的售后管理,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造福大家。
(文章來自網友投稿,分析測試百科網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