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中國環境報評論員:堅持生態優先建設新玉樹

    2010.5.13

      一個月前的4月14日,強烈地震撕裂了玉樹大地,造成了無數房屋倒塌和成千上萬人傷亡。雖然地震過去一個月,但是,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畫面至今歷歷在目,災區人民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善良純樸的心靈仍然感人至深。

      玉樹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對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部署,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災區人民團結奮戰,共同抗擊這場自然災難。環境保護部立即啟動了環境應急預案,派出專家馳援災區。周生賢部長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扎實做好環境應急工作,嚴查環境安全隱患,嚴防次生環境災害,確保災區環境安全。一個月來,抗震救災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和階段性成果,開始轉入全面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的新階段。

      在我國,人們都知道青海,但很多人未必知道玉樹;現在因為地震全國都知道了玉樹,但未必知道玉樹在維護我國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生命之源上的重要性。在我國的生態版圖上,玉樹居于特殊地位,其災后重建也因此為全國所矚目。玉樹處于有“中華水塔”之稱的三江源地區,境內有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同時,由于高原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一旦毀壞難以恢復,因此,玉樹生態能否得到保護,關乎當地、關乎全國的生態安全。實際上,由于氣候變化、不合理利用等原因,玉樹地區已出現比如鼠害、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生態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因此,在災后重建中加強生態保護,對于實現玉樹可持續發展、保障我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玉樹不倒,青海常青,關鍵在于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不會有“大美的青海”。在指揮抗震救災和部署災后重建工作中,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高度重視玉樹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在廢墟清理過程中注重環保,按照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科學選擇廢墟垃圾處理場地和處理方式,絕不能造成對環境的再污染,對生態的再破壞;要求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對震后地質、水文、生態環境等進行科學論證,綜合考慮玉樹災區自然地理條件、生態環境要求、民族宗教歷史等因素,并根據專家論證的意見,采取原地重建、局部避讓、重新規劃的方式開展重建。為保護三江源,青海省明確要求保護好玉樹這塊凈土,災后重建要遵循“生態優先,科學規劃,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原則,根據災后生態修復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調查評估結果,對災后重建進行科學規劃。由此可見,玉樹災后重建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有良好的開端。

      多年來,玉樹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貢獻。自2005年開始,青海省取消了對玉樹州的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態保護建設及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考核。玉樹加大了對水、礦產、森林、草原、耕地等重要資源的保護力度,實施了禁采砂金、禁伐林木、減畜禁牧、生態移民和限制蟲草采集等一系列限制發展的生態保護措施。玉樹擁有豐富的礦產、水能、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如果玉樹不顧脆弱的生態環境而大搞開發,是有很大發展機會的,但也會引發一場生態災難。為了保護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生態財富,玉樹犧牲了自己的發展機會,目前,玉樹仍為青海省最貧困、最落后的地區。我們要銘記玉樹人民為保護生態所做的默默奉獻,更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玉樹的災后重建。同時,從長遠考慮,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增強重要生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從制度上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

      玉樹已經按照綠色發展藍圖開展災后重建。我們相信,在中央以及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和災區人民群眾的努力下,不久一個嶄新的玉樹將出現在世人面前。
    推薦
    熱點排行
    一周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