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生物化學技術> 化學生物學實驗技術>掌葉防己堿的提取與分離及延胡索乙素制備

    掌葉防己堿的提取與分離及延胡索乙素制備

    關鍵詞: 掌葉防已堿 硫酸延胡索乙素 中藥延胡索來源: 互聯網

    掌葉防已堿又稱巴馬汀(palmatine),硫酸延胡索乙素又稱消旋四氫巴馬汀硫酸鹽(dltetrahydro palmatine sulphate)。

    延胡索乙素(Corydalis B)為鎮靜安定藥,用于緩解胃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臨產陣痛、頭痛、失眠等。

    中藥延胡索(元胡,Corydalis yanhusuo W.T. Wang的塊根)中含延胡索乙素的量很少,而其脫氫化合物巴馬汀在某些植物中含量卻很高。在中國華南一帶的防已科植物黃藤(Fibreursa recisa paerre)的根莖中含巴馬汀,再經氫化反應,制備延胡索乙素。

    黃藤曾列入《本草綱目》,李時珍謂“藤生生嶺南,狀若防已,但人常服此藤,縱飲食有毒,亦自然不發”。現代民間作為清熱消炎藥。常用于外傷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結膜炎、熱痢及黃疸等。

    實驗的目的要求:

    1.掌握季銨生物堿的一種提取方法。

    2.掌握生物堿的一般理化性質及其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3.了解黃藤生物堿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4.熟悉生物堿沉淀反應的條件和方法。

    5.掌握制備生物堿結晶性鹽的方法和精制。

    6.掌握四氫巴馬汀的制備方法。

    黃藤中已知成分的理化性質:

    黃藤根莖及根中所含成分主為巴馬汀。尚含少量藥根堿、黃藤素甲、黃藤素乙、內脂及甾醇。又謂在根莖、根及樹皮中含小檗堿。

    1. 掌葉防已堿(巴馬汀,Palmatine)

    本品系季銨生物堿,溶于水、乙醇,幾乎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溶劑,掌葉防已堿鹽酸鹽即氯化巴馬汀(palmation Chloride)C21H22O4N ·Cl·3H2O為黃色針狀結晶,熔點205℃(分解)。其理化性質與鹽酸小檗堿類似。巴馬汀氫碘酸鹽(palmatine icdide)C21H22O4N·I·2H2O為橙黃色針狀結晶,熔點241℃(分解)。

    2.藥根堿(雅托堿·Jatrorrhizine)

    本品系具酚羥基季銨鹽,其理化性質與巴馬汀類似,但較易溶于苛性堿液中,其鹽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亦比鹽酸巴馬汀為大,可籍此性質予以分離。藥根堿鹽酸鹽(Jatrorrhizine Chloride)C20H20O4N·Cl·H2O為銅色針狀結晶,溶點204~206℃,其苦味酸鹽(Jatrorrizine picrate)C20H20O4N·C6H2O7N2為橙黃色柱狀結晶,溶點217~220℃(分解)。

    3.小檗堿(黃連素Berberine)

    本品系季銨生物堿,其游離堿為黃色長針狀結晶,C20H18O4N·OH·5 H2O,溶點145℃,在100℃干燥,失去結晶水轉為棕黃色。

    小檗堿能緩緩溶于水(1:20),乙醇(1:100),較易溶于熱水、熱乙醇、微溶于丙酮、氯仿、苯、幾乎不溶于石油醚中,小檗堿與氯仿、丙酮、苯均能形成加成物。小檗堿鹽酸鹽(Berberine Chloride)C20H16O4N·Cl2H2O,熔點205℃(分解),微溶于冷水,較易溶于沸水,其硝酸鹽及氫碘酸鹽,極難溶于水(冷水約1:2000)。小檗堿的中性硫酸鹽、磷酸鹽、醋酸鹽在水中溶解度較大,小檗堿的鹽類在水中的溶解度: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