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原子質量
關鍵詞: 相對原子質量來源: 互聯網
一種元素的平均原子質量對核素 12 C原子質量 1/12的比。 相對原子質量舊稱原子量。相對原子質量是無量綱的,常用符號 Ar表示。 Ar( Cl) =35.4527,表示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5.4527。 定義中的“平均原子質量”是對多核素元素而言的。平均原子質量是該元素的各種核素原子質量和豐度的乘積的和。例如,
1 H 1.007825u 99.985%
2 H 2.0140u 0.015%
氫的平均原子質量 =1.007825u× 99.985%
2.0140u × 0.015%
=1.00794u
相對原子質量是相對數值,比較的基準在歷史上幾經變更。 1803年道爾頓以 H的原子量 1作為基準,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 1826年柏齊利烏斯建議以 O的原子量的 1/100為基準。后來以 O的原子量的 1/16為基準,這在化學史上沿用了較長時間。 1929年發現氧有三種同位素( 16 O、 17 O、 18 O),看來以 0原子量的 1/16為基準就不妥當了。這時,物理學界改用 16 0的 1/16為基準。 1959年馬陶赫建議以 12 C的 1/12為基準的新標準。 1960年國際純粹物理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 1961年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相繼同意這一新標準,一直應用至今。
?
推薦方法
-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Small Ribozymes and Riboswitches
-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luxCDABE Promoter Probe Vectors
- Ras Signaling Pathway for Analysi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 Yeast and Mammalian Cells
- Analysis of Neuroketal Protein Adduct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 NBS溴代甲基反應中的問題
- ELISA?(Enzyme-Linked?ImmunoadSorbent?Assa
- siRNA Knockdow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ndothelial Cells
- Tris–鹽酸緩沖液(0.05M,25℃)的配制
- 犬凝血因子Ⅷ(FⅧ)酶聯免疫分析(ELISA)
- 蜜餞無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