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免疫學技術> 抗體抗原實驗>溶血反應與補體結合試驗

    溶血反應與補體結合試驗

    關鍵詞: 溶血反應 補體結合試驗來源: 互聯網

    相關專題 ? 一.溶血反應 免疫血清與其相應的抗原 細胞(血球、細菌及其組織細胞相遇,并在補體的參與下可出現溶細胞反應。依抗原、抗體的種類不同可有溶血反應、溶菌反應等。 溶菌反應只在某些細菌 中出現(如霍亂弧菌)。應用溶血反應是補體結合反應中不可少的因素。溶血反應是由于抗原(紅血球)和抗體(溶血素)進行特異性的結合,并吸著了補體,而使紅血球在補體的作用下被溶解,于是產生了溶血現象。 材料: 1.抗原:2%綿羊紅血球。 2.抗體:溶血素 3.補體:取健康豚鼠血清作為補體。 4.小試管、生理鹽水、水浴箱。 方法: 1.取小試管3只,按下表加入各物(容量單位為毫升) 2.將上述3試管放在37℃水浴箱內15—30分鐘觀察有無凝血現象

    ?

    試管

    2%紅血球

    溶血素(2單位)

    補體(2單位)

    生理鹽水

    結果

    1

    0.5

    0.5

    0.5

    0.5

    ?

    ?

    2

    0.4

    0.5

    ——

    1.0

    ?

    ?

    3

    0.5

    ——

    0.5

    1.0

    ?

    二.補體結合反應 當抗原與其對應的抗體結合時,所生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能從溶液中將補體吸著此即謂補體結合。參與補體結合反應的抗原是透明的溶液,故補體結合現象不能被肉眼看出來,因此必須借助溶血系統(溶血素及相對應的羊血球)作為指示劑,來判定媒質中有無游離的補體,近而推定媒質中未知抗原(或抗體)和已知抗體(或抗原)是否進行了特異性的結合。本反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因之常應用于傳染病的診斷,特別診斷病毒疾病和梅毒。 由于參與本反應的各種成分間有著一定量的關系,因此在作本試驗之前,必須通過一系列的預備實驗來確定各成分的使用量,故本反應的實驗方法較為復雜。 本次實驗以傷寒桿菌免疫 血清與其相對應的抗原補體結合試驗為例。 材料: 1.抗原:傷寒的抽出液 2.抗體:傷寒桿菌的免疫血清 3.補體:豚鼠血清 4.溶血素:抗綿羊血細胞的兔血清 5.2%綿羊紅血球 6.小試管、試管架、水浴鍋。 方法: (一)預備試驗(示教說明) 預備試驗包括溶血素效價的滴定,補體效價的滴定,抗原效價的滴定及被檢血清的處理。 (1)溶血素效價的滴定 按照下表加入各物 凡最高稀釋度的溶血素可呈現完全溶血者為一個單位。依上表結果第10管(即1:4000倍稀釋)0.5毫升溶血素為一個單位,在溶血反應中常用0.5毫升中含有2個溶血素單位的溶液,所以試驗時應取1:2000倍稀釋的溶液。 (2) 補體單位滴定 依下表加入各試劑: 能引起完全溶血的最小補體量稱為準確單位,上表中第3管(即0.3毫升),但因補體的效價可能有部分損失,故普通稍高的一管為實用單位,實際試驗時須用兩個實用單位。 上表的結果為: 補體標準單位:0.3毫升 補體實用單位:0.35毫升 補體兩個實用單位:0.70毫升 因試驗時是兩個實用單位的補體0.5毫升,可依下列比例關系換算: 20:0.7=ⅹ:0.5 ⅹ=14.3 即須將補體稀釋14.3倍,用0.5毫升則含有兩個實用單位。 (1)抗原的滴定 在用已知抗原測定未知抗體時,必須先滴定抗原效價以決定本試驗時所需抗原的最適濃度(反之用已知抗體測定未知抗原時,則需滴定抗體效價) 如血清對照管呈完全或部分不溶血是為抗補體現象。血清嚴重污染細菌,混有淋巴液或顯著溶血時,常產生很強抗外體作用。又如試管、吸管不清潔,也可出現抗補體。若有抗補體發生,應抽血重試驗。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