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結構和抗體多樣性
網絡
第四節 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結構和抗體多樣性
Ig分子是由三個不連鎖的Igκ、Igλ和IgH基因所編碼。Igκ、Igλ和IgH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體上(表2-5)。編碼一條Ig多肽鏈的基因是由在胚系中多個分隔的DNA片段(基因片段)經重排而形成的。1965年Dreyer和Bennet首先提出假說,認為Ig的V區和C區是由分隔存在的基因所編碼,在淋巴細胞發育過程中這兩個基因發生易位而重排在一起。1976年日本學者利根川進應用DNA重組技術證實了這一假說。利根川進由此獲得1987年醫學和生理學 諾貝爾獎 。
表2-5 免疫球蛋白基因定位
編碼多肽鏈 基因符號(人)
基因染色體定位
人
小鼠 κ輕鏈
Igκ
2
6 λ輕鏈
Igλ
22
16 重鏈
IgH
14
12
一、Ig重鏈基因的結構和重排
(一)重鍵V區基因
H鏈V區是由V、D、J三種基因片段經重排后組成。
1.H鏈V區 基因組 成
(1)V基因片段:小鼠VH基因段約為250~1000,人的VH基因片段約為100。V基因片段編碼VH的信號序列和V區靠N端98個氨基酸殘基,包括CDR1和CDR2。
(2)D基因片段:D是指多樣性(diversity)。D基因片段僅存在于H鏈,不存在于L鏈。小鼠DH共有12個片段,人的DH片段的數目還不完全清楚,可能有10~20個左右。D片段編碼H鏈CDR3中大部分氨基酸殘基。
(3)J基因片段:J是連接(joining)的意思。JH連接V基因片段和C基因片段。小鼠JH有4個,人有9個JH片段,其中6個是有功能的。J基因片段編碼CDR3的其余部分氨基酸殘基和第4個骨架區。
2.H鏈V區基因的移位 首先發生D與J基因片段的連接形成D-J,然后V基因片段與D-J基因片段連接。H鏈V區基因的易位和連接是通過七聚體-間隔序列-九聚體識別信號和重組酶而完成的。
(二)重鏈C區基因
1.C基因片段小鼠H鏈區基因片從5’端到3’排列的順序是Cμ-Cδ-Cγ3-Cγ1-Cγ2b-Cε-Cα2,人H鏈C區基因的順序為Cμ-Cδ-Cγ3-Cγ1-Cε2(pseudo基因)- Cα2- Cγ2-Cγ- Cε- Cα2(圖2-13,14)。
圖2-13小鼠Ig基因結構
圖2-14 人Ig基因結構
2.Ig類別轉換(class switch) 是指一個B細胞克隆在分化過程中,V基因不變,而CH基因片段不同重排,比較CH基因片段重排后基因編碼的產物,其V區相同,而C區不同,即識別抗原的特異性相同,而Ig的類或亞類發生改變。Ig可能是通過缺失模式(deletion model)和RNA剪接(splicing)兩種機制來實現類別的轉換。
(三)膜表面Ig重鏈基因
膜表面Ig(Sm Ig)是B細胞識別抗原的受體。(Sm Ig)和分泌性Ig的H鏈結構相類似,所不同的是smIgH名字的羧基端多含一段穿膜的疏水性氨基酸殘基和胞漿區。因此SmIgH鏈的轉錄本(transcript)要比分泌性IgH鏈轉錄本多1~2個外顯子。編碼H鏈的羧基端部分,其氨基酸殘基的的數目視H鏈不同而有差異,如在小鼠或人SmIgμ鏈的這一部分長約41個氨基酸殘基,而小鼠SmIgε鏈此區域卻有72個氨基酸殘基。這個區域包括三個部分:①一個酸性間隔子,與H鏈最后一個CH功能區相同,位于胞膜外側;②含26個氨基酸殘基的疏水區,為穿膜部分;③胞漿內部分,3~28個氨基酸殘基不等。
二、Ig輕鏈基因的結構和重排
在IgH鏈基因重排后,L鏈可變區基因片段隨之發生重排。在L鏈中,κ鏈基因先發生重排,如果κ基因重排無效,隨即發生λ基因的重排。L鏈匠CDR1、CDR2和大部分CDR3由Vκ或Vλ基因片段所編碼(Vκ編碼95個氨基酸殘基),Jκ或Jλ基因片段編碼CDR3的其余部分和第四個骨架區(Jλ編碼從96位到108位氨基酸)。L鏈無D基因片段。
(一)κ鏈基因的結構和重排
κ鏈基因是V基因片段(Vκ)、J基因片段(Jκ)和C基因片段(Cκ)重排后組成。小鼠Vκ基因片段約有250,Jκ有5個(其中4個功能),Cκ只有1個。人Vκ基因片段約有100個,Jκ有5個。Cκ也只有1個。Vκ與Cκ之間以隨機方式發生重排。
(二)λ鏈基因的結構和重排
κ鏈基因也是由Vλ、Jλ和Tλ基因片段經重排后組成。小鼠Vλ基因片段有3個:Vλ1、VλX;4個Jλ和4個Cλ基因片段,分為(Jλ2Cλ2,Jλ4Cλ和Jλ3Cλ3,Jλ1Cλ1)兩組。它們的基因重排比較復雜。人Vλ約有100個,至少有6個Cλ與各自的J基因片段相連,人λ鏈確切的重排情況還不清楚。
三、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基礎
機體對外界環境中種類眾多抗原刺激可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推算出抗體的多樣性在107以上。抗體多樣性主要由基因控制。
1.胚系(germ line)中眾多的V、D、J基因片段 在胚系上,尚未重排的Ig基因片段數量相當多,這是生物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表2-6例舉了小鼠H鏈和L鏈重排的多樣性以及H鏈和κ鏈相互隨機配對所推算的多樣性數目。
表2-6 小鼠Ig多樣性(舉例)
多肽鏈 基因片段數 V區基因重組方式 經重排的隨機配對后*
推算的多樣性數目 V J H鏈 1000 12 4 V-D-J 4.8×104 4.8×107 κ鏈 250 - 4 V-J 1.0×103
*多樣性數目不包括VDJ連接多樣性、N區插入和體細胞突變所增加的多樣性數目
2.VDJ連接的多樣性在L鏈基因重排過程中V-J連接位點有一定的變異范圍,例如VL基因片段3'端5個核苷酸CCTCC和JL基因片段5'端4個核苷酸GTGG連接時,總共9個核苷酸中只有6個核苷酸編碼L鏈第95、96位氨基酸,因此可產生8種不同的連接方式。在H鏈基因重排過程中K-J以及V-D-J連接時都可有連接多樣性的存在。
3.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可發生基因突變。以長期體外培養的B細胞前體為例,每個細胞每個堿基對的突變率約為1~43×10-5,這種點突變主要發生在V基因。體細胞突變擴展了原有胚系眾多基因片段重排的多樣性。
4.N區的插入在IgH鏈基因片段重排過程中,有時可通過無模板指導的機制(nontemplet directed mechanism),在重組后D基因片段的兩側即VH-DH或DH-JH連接處額外插入稱為N區的幾個核苷酸。N區不是由胚系基因所編碼。在N區插入前,先通過外切酶切除VH-DH或DH-JH連接處幾個堿基對,然后通過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連接上N區。由于額外插入了N區,可發生移碼突變(fuame shift mutation),使插入部位以及下游的密碼子發生改變,從而編碼不同的氨基酸,大大地增加了抗體的多樣性。
5.L鏈H鏈相互隨機配對 如表2-6所示,小鼠H鏈和κ鏈隨機配對后推算其多樣性可達4.8×107,如果再加上H鏈與λ鏈的隨機配對其多樣性應更多了。
- 免疫檢測的基礎知識
- Western Blot抗體雜交
- 基因治療中的腫瘤細胞途徑
- 人凋亡因子BAX(BAX)ELISA試劑盒 說明書
- 人載脂蛋白A(APO A)ELISA試劑盒 說明書
- 牛痘苗(vaccinia)
- Using siRNA to Uncover Novel Onc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Immunotoxicology
- Generation of Single-Chain Fv Fragments and Multivalent Derivatives scFv-Fc and scFv-CH3 (Minibodies)
-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of Mucosal Adjuv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