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免疫學技術> 免疫檢驗>間接血凝試驗-免疫檢驗知識

    間接血凝試驗-免疫檢驗知識

    關鍵詞: 間接血凝來源: 互聯網

    間接血凝試驗免疫檢驗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

    血凝試驗(hemagglutinationtest)是紅細胞凝集試驗的簡稱。間接血凝試驗是以紅細胞作為載體的間接凝集試驗,在臨床檢驗中應用廣泛,以下簡述其操作過程。

    (一)載體

    紅細胞是大小均一的載體顆粒,最常用的為綿羊、家兔、雞的紅細胞及O型人紅細胞。新鮮紅細胞能吸附多糖類抗原,但吸附蛋白質抗原或抗體的能力較差。致敏的新鮮紅細胞保存時間短,且易變脆、溶血和污染,只能使用2~3天。為此一般在致敏前先將紅細胞醛化,可長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類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紅細胞經醛化后體積略有增大,兩面突起呈圓盤狀。

    醛化紅細胞具有較強的吸附蛋白質抗原或抗體的能力,血凝反應的效果基本上與新鮮紅細胞相似。如用兩種不同醛類處理效果更佳。也可先用戊二醛,再用鞣酸處理。醛化紅細胞能耐60℃加熱,并可反復凍融不破碎,在4℃可保存3~6個月,在-20℃可保存一年以上。

    (二)致敏

    致敏用的抗原或抗體要求純度高,并保持良好的免疫活性。用蛋白質致敏紅細胞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只須在低pH,低離子濃度下,用醛化紅細胞直接吸附即可。間接法則需用偶聯劑將蛋白質結合到紅細胞上醫學|教育網。常用偶聯劑為雙偶氮聯苯胺(bidiazotizedbenzidine,BDB)和氯化鉻。前者通過共價鍵,后者通過金屬陽離子靜電作用使蛋白質與紅細胞表面結合而達到致敏的目的。

    (三)血凝試驗

    可在微量滴定板或試管中進行,將標本倍比稀釋,一般為1:64,同時設不含標本的稀釋液對照孔。在含稀釋標本1滴的板孔(或試管)中,加入0.5%致敏紅細胞懸液1滴,充分混勻,置室溫1~2小時,即可觀察結果。凡紅細胞沉積于孔底,集中呈一圓點的為不凝集(一)。如紅細胞凝集,則分布于孔底周圍。根據紅細胞凝集的程度判斷陽性反應的強弱(圖13-4),

    以++凝集的孔為滴度終點。圖13-4血凝反應強度示意圖

    -:紅細胞沉積于孔底;+:紅細胞沉積于孔底,周圍有散在少量凝集;

    ++:紅細胞形成層凝集,面積較小,邊緣較松散;+++:紅細胞形

    成片層凝集,面積略多于++;++++:紅細胞形成片層凝集,均勻

    布滿孔底,或邊緣皺縮如花邊狀。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