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癌變預防
1.尖銳濕疣到底會不會癌變,這是很多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其實尖銳濕疣是有可能癌變的,只不過癌變的比例很低,絕大部分尖銳濕疣并不會癌變。尖銳濕疣最有可能引起的癌變是女性的宮頸癌(男性尖銳濕疣癌變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據一項資料統計,98%的宮頸癌患者能夠檢查到HPV感染,HPV是引起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主要因素;盡管絕大多數的宮頸癌是由HPV引起的,但并不是HPV感染者都會轉變為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發生這種轉變的只是個別的患者(HPV感染轉變為癌的比例為500:1);有20%----30%的正常女性的生殖道可以檢查到HPV感染,很多女性的宮頸糜爛也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可以說HPV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極少數可能會發展為宮頸癌。據北京友誼醫院宮頸疾病診療中心一年來對10691例女性宮頸病變篩查結果顯示,通過宮頸細胞抹片電腦分析及薄層涂片分析發生異常者607例(約6%)。經電子陰道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最后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345例(約3.5%)、宮頸癌9例(不到0.1%)。
2.感染HPV的婦女相對于正常人來說增加了宮頸癌變的可能性,因此把感染HPV患者視為癌變的高危人群,這部分人群定期做相關的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癌前預兆是十分必要的。這其中不但包括女性尖銳濕疣患者,也包括男性尖銳濕疣患者的配偶,因其受到HPV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盡管她可能沒有長出外生的疣體。
3.定期檢查和及時治療是預防和控制宮頸癌的主要手段。 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一般認為這個演變過程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浸潤癌。宮頸癌前病變即宮頸不典型增生,這些癌前病變可存在多年。癌前病變可能有三種轉歸:(1)消退或逆轉。是指不典型增生的病灶逐步消失或好轉。(2)持續不變。病灶保持原狀,未見好轉或發展。(3)癌變,即發生浸潤癌變化。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可能是由CIN I級—CIN II級—CIN III級(包括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過程(CIN1級是指輕度非典型增生,病變占據了不到上皮細胞的1/3;CIN2級是指中度非典型增生,病變占據了上皮細胞不到2/3;CIN3--重度非典型增生,病變占據了上皮細胞的2/3)。這反應了子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病理過程,其可逆性和進展性與病變的范圍及程度有關。一般來說,絕大多數CIN I級能自然消退,CIN II級一部分可能消退位另一部分進展為CIN III級,CIN III級則有比較大的可能發展為癌。上海醫科大學婦產科醫院從1964-1983年共治療CIN601例,其中未治療195例,隨訪1-20年,轉癌率CIN I級為0.69%,CIN II級為4.65%,CIN III級為12.5%,平均轉癌時間為4.8年。 宮頸病變的治療方法有多種,針對患者病變程度、年齡及對生育的要求,醫生可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特別是高頻電刀宮頸環切術,對宮頸輕到中度癌前病變治療效果極佳。手術無需住院,20分鐘完成,痛苦小,費用低,深受患者歡迎。而對宮頸重度癌前病變可行宮頸錐型切除術。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后隨訪非常重要,定期和規范的隨訪可防止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
4. 檢查方法 對經濟條件允許的人群推薦采用高危型HPV檢測聯合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Autocyte),其靈敏度高,幾乎沒有漏診病例,準確性也高,對于HPV陰性同時宮頸細胞學檢查正常者,其發病風險很低,隨訪間隔可以延至3~5年;對HPV陽性但宮頸細胞學陰性者每年隨訪一次;對HPV和宮頸細胞學同時陽性及HPV陰性但宮頸細胞學陽性者應進行陰道鏡檢查,在陰道鏡指引下取一些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確診。對經濟條件欠佳者,可采用HPV檢測聯合傳統宮頸巴氏細胞檢查;與常規的單純傳統宮頸巴氏細胞檢查相比,漏診率明顯降低。在貧窮落后、衛生資源缺乏地區建議采用宮頸醋酸試驗肉眼觀察,但靈敏度和準確性均相對較低。值得一提的是,單純的肉眼觀察缺乏其它輔助篩查往往容易造成對宮頸早期癌和癌前病變漏診誤診,采用高危型HPV檢測結合宮頸細胞學檢查的方法已成功篩查出大批宮頸癌前病變可疑患者,最后經陰道鏡檢查病理確診,只需進行簡單的治療如宮頸電環切除術(LEEP)或物理治療,可保留生育功能,阻斷病變向癌癥發展,達到防癌的目的。 由于宮頸具有有利的解剖學位置,易于暴露,便于觀察、觸診及取材,如能在癌前病變階段被發現,即可進行進一步治療或檢測。各國的實踐均證明普查可降低宮頸浸潤癌的發生。 從這個角度看,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可治愈的疾病,關鍵是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終止其向宮頸癌的發展,其治愈率可望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