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實驗動物技術> 實驗動物基本參數>肥胖病人手術的麻醉

    肥胖病人手術的麻醉

    關鍵詞: 肥胖病 手術 麻醉來源: 互聯網

    肥胖病人手術的麻醉

    一、概況

    1、人體肥胖程度常以身體重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表示:bmi=體重(kg)÷身高(m)2 。

    2、bmi小于25者為正常;bmi為26-29者為超重;bmi≥30者為肥胖;體重超出正常之二倍者為病態肥胖(morbid obesity)。

    3、肥胖者可分為兩種類型:

    (1)單純肥胖:此類型肥胖者因氧供與氧耗間的變化成比例,故靜息狀態下不出現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

    (2)ohs型(obesity-hypoventilation syndrome)或pickwickian型:雖少見(僅占總數之8%),但心肺并發癥多。如肺泡通氣量不足,可發生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嗜睡及睡眠性呼吸暫停,以及繼發于循環改變后的紅細胞增多癥和右心室肥厚及勞損,嚴重者可致心力衰竭。術后并發癥亦較多。

    4、肥胖者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內分泌改變者均增加,肥胖與猝死亦有關。

    二、病理生理改變

    (一)對呼吸的影響 主要是機體內氧供與氧耗之間的不協調。

    1、體重增加,氧耗量及co2 產生均增加。因此,即使在安靜狀態下,肺泡通氣量亦應增加。

    2、機體的氧供減少:因體重增加,胸、腹壁重量增加,故胸壁順應性降低,致呼吸作功增加,呼吸肌力弱,易致通氣不足。

    3、胸壁順應性降低尚可致肺容量減少,frc減少。在直立位直可能frc+vt ≥cc,而仰臥頭低位時cc>frc+vt 。這種閉合氣量的增加將導致v/q失調及低氧血癥。

    (二)對循環的影響 是血容量及心輸出量均與體重成比便增加(每增加1kg脂肪,血液灌流量需增加0.1l/min),故心臟前、后負荷增加,心臟作功增加,早期即可出現高血壓病。肺內血容量增加可致肺動脈高壓。

    (三)脂肪侵及肝、腎 可出現脂肪肝及蛋白尿。

    (四)對藥物代謝的影響 肥胖者因體內脂肪增加,當按體重給藥時應慎重。理論上說,脂溶性藥物如芬太尼、硫噴妥鈉、苯氮二卓類及揮發性麻醉藥其消除半衰期(t1/2 β)可延長,而清除率(cl)當減緩。而臨床觀察則未見顯著改變。以硫噴妥鈉行全麻誘導時,其對中樞神經的反應與體重正常者一致。

    三、麻醉前準備及評估

    1、術前應檢查ecg、胸部x線片、動脈血氣分析、肺通氣功能及肝、腎功能,必要時還應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以了解各器官及其功能受肥胖影響的程度。

    2、麻醉前用藥中,麻醉性鎮痛藥量不宜過大,以避免其對呼吸的抑制;適量的抗膽堿能藥甚為有益;此外應輔以h2 受體阻滯藥及抗酸藥,以減少空腹時的胃液容積及ph值。

    3、對擬行選擇性手術的過度肥胖者,可考慮先適當降低體重后再行手術。因手術的危險性可隨體重的降低而減少。

    四、麻醉選擇及管理

    1、下腹部及下肢手術選用椎管內麻醉甚為適宜。但穿刺難度較大,腰麻時麻醉平面也難以預測和控制,故腰麻藥量應減少;因腹內壓之升高致硬膜外腔隙減小,相同藥量下麻醉平面常較正常體重者寬廣,故藥量應適當減小。

    2、上腹部手術采用硬膜外阻滯時,因臟器牽拉反應常需輔以較大劑量的麻醉性鎮痛藥,這樣對難以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肥胖者,更增加呼吸道梗阻的威脅,顯然是不利的。

    3、硬膜外阻滯復合氣管內插管采用淺的全身麻醉行上腹部手術,對重度肥胖者甚為適應,不僅可減少術中輔助藥的用量,而且硬膜外阻滯還可用于術后鎮痛,對預防和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有益。

    4、因下頜圓鈍使托起困難,易致全麻誘導時發生呼吸道梗阻。環枕關節、顳頜關節活動受限致頭后仰困難,聲門裂位置高難以窺視,致使氣管插管困難。可采用纖維氣管鏡或清醒氣管內插管。

    5、因v/q的失調、體位對肺容量的影響,甚易發生低氧血癥。因此無論采用何種麻醉方法,麻醉期間均應吸氧。控制呼吸時吸入氧濃度不得低于50%。

    6、對揮發性麻醉藥的代謝較多,有報道吸入1mac的安氟醚,肥胖者血內氟離子濃度可較非肥胖者高60%,可能為肝、腎易受損害的原因之一。異氟醚則優于安氟醚及氟烷。

    7、監測:肥胖者以袖帶測量血壓不僅有困難,而且采用普通人之袖帶所測讀數亦偏高2.67-4.00kpa(20-30mmhg),復雜手術應采用直接測壓。spo2 對術前已有低氧血癥者甚為重要。全麻病人應常規監測etco2 ,必要時進行動脈血氣分析。神經刺激器監測神經肌肉阻滯的程度,指導肌松藥的使用。

    8、肥胖者脫水及低血容量之程度甚難以估計,加之病人耐受快速補液的能力較差,故對開胸等大手術,應監測cvp。

    9、建立通暢的靜脈輸液通路、及時補充失血量,對于心肺代償功能已較差的肥胖者甚為重要。

    10、拔除氣管內導管:對于手術后即拔除氣管導管者應嚴格遵循拔管指征,即病人應清醒、能伸舌、抬頭、握拳、tof≥0.70、吸乞力2.94kpa(30cmh2 o),方可拔管。而對于重度肥胖及有睡眠呼吸暫停者,應盡量避免術后即刻拔管。

    五、麻醉后

    1、持續吸40%的氧氣,并監測spo2 。

    2、術后48小時內硬膜外阻滯鎮痛,對改善肺通氣功能甚為有益。

    3、鼓勵病人咳嗽、翻身、早下地活動。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