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實驗動物技術> 實驗動物基本參數>去小腦動物的觀察

    去小腦動物的觀察

    關鍵詞: 去小腦 動物 觀察來源: 互聯網

    [實驗目的] 觀察動物的小腦損傷后對其肌緊張和身體平衡等軀體運動的影響。 [實驗原理] 小腦是調節機體姿勢和軀體運動的重要中樞,它接受來自運動器官、平衡器官和大腦皮層運動區的信息,其與大腦皮層運動區、腦干網狀結構、脊髓和前庭器官等有廣泛聯系,對大腦皮層發動的隨意運動起協調作用,還可調節肌緊張和維持軀體平衡。小腦損傷后會發生軀體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軀體平衡失調、肌張力增強或減退及共濟失調。 [實驗對象] 小白鼠、蛙或蟾蜍、鯉魚。 [實驗藥品] 乙醚 [ 儀器 與器械] 手術器械一套、鼠手術臺、注射針頭、棉球、 燒杯 。 [實驗方法與步驟] 1.實驗準備 (1)麻醉 麻醉之前首先要注意觀察小白鼠的姿勢、肌張力以及運動的表現。然后將小白鼠罩于 燒杯 內,放入一塊浸有乙醚的棉球使其麻醉,待動物呼吸變為深慢且不再有隨意活動時,將其取出,俯臥位縛于鼠手術臺上。 (2)手術 ①破壞小白鼠的一側小腦: 剪除頭頂部的毛,用左手將頭部固定,沿正中線切開皮膚直達耳后部。用刀背向兩側剝離頸部肌肉及骨膜,暴露顱骨,透過顱骨可見到小腦,在正中線旁開1~2 mm(圖12.3-1),用大頭針垂直刺入一側小腦,進針深度約3 mm,然后左右前后攪動,以破壞該側小腦。取出大頭針,用棉球壓迫止血。 ②破壞蛙的一側小腦: 用濕紗布包裹蛙的身體,露出頭部。以左手抓住蛙的身體,從鼻孔上部至枕骨大孔前緣(即鼓膜的后緣)沿眼球內緣用剪刀將額頂皮膚劃出兩條平行裂口,用鑷子掀起該條皮膚,剪去,暴露顱骨,細心剪去額頂骨,使腦組織暴露出來,直至延髓為止。變認蛙腦各部分(圖12.3-2)。蛙的小腦不發達,位于延腦前,呈一條橫的皺褶,緊貼在視葉的后方。用玻璃分針將一側的小腦搗毀,用小棉球輕輕堵塞止血,待5~10 min后即可開始實驗。 ③破壞鯉魚的一側小腦: 用濕抹布包裹魚身,露出頭。于頂骨后1/3處,用骨鉆鉆開頂骨,用止血鉗逐漸擴大創面,鯉魚的小腦十分發達,小腦體近似橢圓形,不分左右兩葉(圖12.3-3)。用小鑷子夾取一側小腦。 2.實驗項目 (1)將小白鼠放在實驗臺上,待其清醒后觀察其姿勢、肢體肌肉緊張度的變化、行走時是否有不平衡現象以及動物是否向一側旋轉或翻滾? (2)觀察蛙靜止體位和姿勢的改變,蛙在跳躍或游泳時有何異常? (3)觀察魚游泳的姿勢有何變化。 [注意事項] 1.麻醉時間不宜過長,并要密切注意動物的呼吸變化,避免麻醉過深導致 動物死亡。 2.手術過程中如動物蘇醒或掙扎,可隨時用乙醚棉球追加麻醉。 3.搗毀小腦時不可刺入過深,以免傷及中腦、延髓或對側小腦。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