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綱(Echinoidea)
棘皮動物門的1綱,通稱海膽。內部器官包含在由許多石灰質骨板緊密愈合構成的 1個殼內。殼上布滿了許多能動的棘。管足多排列10縱行。包括海膽、心形海膽和沙錢。化石種約5000種。現生種800種,分隸于225個屬。中國已知約100種。
形態 體呈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盤形。殼板上每對管足孔相當于1個管足。腸管長而彎曲。口在下面,中央有5個白齒,系咀嚼器官──亞氏提燈的一部分。棘除去后,露出1個精致的饅頭形殼。石灰質骨板由口到肛門排列為10個縱帶,很有規則。每個帶又由2列多角形小板組成,其中有10列(5帶)具管足孔,稱為步帶;同步帶相間排列的10列(5帶),稱間步帶。1個海膽殼由約3000塊小板愈合而成。殼的反口端有1組自成1系的骨板,稱為頂系。頂系包括圍肛部和5個生殖板及5個眼板。口在圍口部中央。正形海膽圍口部多為膜質。頭帕類海膽圍口部蓋有復瓦狀骨板。心形海膽口不在口面中央,移向身體前方,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兩側對稱。正形海膽肛門都在頂系之內,但心形海膽和□形海膽的肛門偏離頂系,移到殼的后緣,或移到口面,靠近口部。
海膽的叉棘有4種形式:球形叉棘、三叉叉棘、蛇首叉棘和三葉叉棘。有的海膽球形叉棘有毒腺。球棘是一種小的玻璃球狀體,僅見于海膽。
海膽大小差別很大,小者體長不到5毫米,而巨大兜海膽的殼直徑可達30厘米。
生態分布 海膽類分布世界各海洋,其中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區種類最多。垂直分布從潮間帶到水深7000米。棲息于各種底質,包括硬的石底、貝殼底和珊瑚礁底,軟的沙底、泥沙底及軟泥底。珊瑚礁內有少數種類營鉆石生活。
正形海膽靠管足運動,靠叉棘保持殼面清潔。在棘長的種類,如冠海膽,棘司運動,管足司感覺。心形海膽的管足形態分化,呈觸手狀,司感覺或攝食,棘短而細,能掘泥沙,但移動能力不大。
海膽類為雌雄異體,除少數種外,外形上難辨雌雄。正形海膽普通有5個生殖腺,歪形海膽通常只有2~4個生殖腺。卵和精子在水中受精。在發育過程中經過海膽幼體。海膽幼體和蛇尾幼體相似,但其后側臂伸向側面或后方。有些海膽產卵時常聚在一起,若有1個雄海膽或雌海膽放出生殖細胞,先是附近的海膽,然后是全部的海膽,都受到“傳染”,全放出生殖細胞,這時附近的海水呈乳狀。
正形海膽和歪形海膽的食性不同:前者多數吃海藻碎片和動物,后者吞食沉積物。正形海膽是雜食性動物,有的種類以草食為主。海膽的食物主要決定于它所處的特定環境,常見的海膽食物有:附著動物、有機碎屑或底質,甚至腐肉和糞便。
經濟意義 大型正形海膽生殖腺(卵)是一種海珍品。海膽殼留下的化石種類很多,在地質學上有一定意義。中國西藏自治區發現多種白堊紀海膽化石,以此證明西藏地區在白堊紀時代是海洋。海膽卵在實驗胚胎學、細胞結構和受精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是最好的實驗材料之一。海膽卵還可作為實驗材料,發射到外層空間,以探索宇宙射線和外層空間環境對有機體的影響。海膽卵的發生變化情況還可用來檢驗水質的污染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