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Equus caballus)
關鍵詞: 馬來源: 互聯網
脊椎動物,哺乳綱,奇蹄目,馬科。耳小,直立,面長,額,頸上緣,鬐甲及尾有長毛。四肢強健,第 3指、趾最發達,指、趾端為蹄,其余各指、趾退化。毛色復雜,有棗紅色、栗色、青色、黑色等。性溫馴而敏捷。聽覺、嗅覺靈敏,可訓練成軍馬,也可作為役用或騎乘用,有的可兼作乳用。馬糞為長效熱性農肥。草食性。壽命約 30年。廣布于世界各國,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我國養馬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已有“馬齒生長”記載,并有《相馬經》專著。通過長期培養,已形成多種優良品種。例如原產內蒙古草原的蒙古馬,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區,體軀不大而粗壯,耐粗飼,可供乘、挽、馱用,富有持久力;原產甘肅、青海、四川 3省交界地區的河曲馬,體軀高大結實,耐粗飼和嚴寒,可供挽用;原產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伊犁馬,體軀高大,外貌駿秀,適應性強,富有持久力,力大善跑,可供乘挽用;原產黑龍江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旗的三河地區的三河馬,體質結實,外貌駿秀,適應性強,耐粗飼,力大善跑,挽 20噸物跑 1000米,僅用 1分 20.1秒,屬乘、挽兼用型;原產四川、貴州、云南的西南馬,屬山地馬型,體軀不大,四肢強勁有力,蹄小堅硬,善于爬山越嶺,為西南山區的重要役畜,以四川的建昌馬和云南的麗江馬最佳。
?
推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