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膠腸病及乳糜瀉
關鍵詞: 麥膠腸病 乳糜瀉來源: 互聯網
麥膠腸病原稱“非熱帶性口炎性腹瀉”,又稱“特發性脂肪下痢”。在兒童患者中稱為“乳糜瀉”,最多見于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小腸粘膜的絨毛萎縮,上皮細胞由柱狀變成骰狀,粘膜層有淋巴細胞浸潤。此病之發生現知與某些谷類食物中的蛋白質部分麥膠有關。摒除食物中的麥膠能使小腸病變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好轉。患者對多種營養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均有障礙。血清和紅細胞葉酸濃度降低,尿內FIGLU的排泄增多。少數病人吸收維生素B12 也有障礙,但一般不至于引起巨幼細胞貧血。葉酸缺乏是巨幼細胞貧血的主要原因。
?
推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