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實驗動物技術> 實驗動物基本參數>實驗20 青蛙(或蟾蜍)的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經系統

    實驗20 青蛙(或蟾蜍)的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經系統

    關鍵詞: 青蛙 蟾蜍 消化呼吸 神經系統來源: 互聯網

    實驗20 青蛙(或蟾蜍)的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經系統

      一、目的

      通過蛙(或蟾蜍)的內部解剖和觀察,了解兩棲動物消化、呼吸、泄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形態構造及特點;學習一般解剖技術。

      二、內容

      (一)蛙(或蟾蜍)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統形態結構的觀察。(二)蛙(或蟾蜍)神經系統的示范。

      三、實驗材料和用具

      活蛙(或蟾蜍),蛙(或蟾蜍)神經系統示范標本。

      解剖器、蠟盤、鬃毛、大頭針、放大鏡、棉花、乙醚(或氯仿)等。

      四、實驗操作及觀察

      解剖蛙(或蟾蜍)剪開腹壁時,應沿腹中線稍偏左側剪,以不致損毀位于腹中線的腹靜脈。同時注意剪刀尖應向上挑,以免損傷內臟。將右側腹壁翻開前,先將腹靜脈從腹壁上剝離開。

      用雙毀髓法(見實驗19)處死活蛙(或蟾蜍),或使其麻醉致死。

      麻醉法:將活蛙(或蟾蜍)置于裝有浸過乙醚(或氯仿)棉球的廣口瓶內,加蓋靜置至蛙深度麻醉致死。

      將已死的蛙(或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蠟盤中,展開四肢,用大頭針于腕部和跗部釘入,以將蛙(或蟾蜍)固定在蠟板上。

      (一)口咽腔:為消化和呼吸系統共同的通道。

      1.舌:左手持鑷將蛙(或蟾蜍)的下頜拉下,可見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軟的肌肉質舌,其基部著生在下頜前端內側,舌尖向后伸向咽部。右手用鑷子輕輕將舌從口腔內向外翻拉出展平,可看到蛙的舌尖分叉(蟾蜍舌尖鈍圓,不分叉),用手指觸舌面有粘滑感。蛙舌怎樣捕食?右手持剪剪開左右口角至鼓膜下方,令口咽腔全部露出。

      2.內鼻孔:1對橢圓形孔,位于口腔頂壁近吻端處。取一鬃毛從外鼻孔穿入,可見鬃毛由內鼻孔穿出。內鼻孔有何功用?

      3.齒:沿上頜邊緣有一行細而尖的牙齒,齒尖向后,即頜齒(蟾蜍無齒);在1對內鼻孔之間有兩叢細齒,為犁齒(蟾蜍無齒)。齒有何作用?

      4.耳咽管孔:位于口腔頂壁兩側,頜角附近的1對大孔。用鑷子由此孔輕輕探入,可通到鼓膜。

      5.聲囊孔:雄蛙口腔底部兩側口角處,耳咽管孔稍前方,有1對小孔即聲囊孔(雄蟾蜍無此孔)。

      6.喉門:為舌尖后方,腹面的具有縱裂的圓形突起。內由1對半圓形杓狀軟骨支持,兩軟骨間的縱裂即喉門,是喉氣管室在咽部的開口。

      7.食管口:喉門的背側,咽底的雛襞狀開口。觀察完口咽腔后,剪開皮膚(方法見實驗19)。然后用鑷子將兩后肢基部之間的腹直肌后端提起,用剪刀沿腹中線稍偏左自后向前剪開腹壁(這樣不致損毀位于腹中線上的腹靜脈),剪至劍胸骨處時,再沿劍胸骨的左、右側斜剪,剪斷烏喙骨和肩胛骨。用鑷子輕輕提起劍胸骨,仔細剝離胸骨與圍心膜間的結締組織(注意勿損傷圍心膜),最后剪去胸骨和胸部肌肉。將腹壁中線處的腹靜脈從腹壁上剝離開;再將腹壁向兩側翻開,用大頭針固定在蠟板上。此時可見位于體腔前端的心臟,心臟兩側的肺囊,心臟后方的肝臟,以及胃、膀胱等器官,本實驗中暫不仔細觀察心臟。

      (二)消化系統

      1.肝臟:紅褐色,位于體腔前端,心臟的后方,由較大的左右兩葉和較小的中葉組成。在中葉背面,左右兩葉之間有一綠色圓形小體,即膽囊。用鑷子夾起膽囊,輕輕向后牽拉,可見膽囊前緣向外發出兩根膽囊管,一根與肝管連接,接收肝臟分泌的膽汁,一根與總輸膽管相接。膽汁經總輸膽管進入十二指腸。提起十二指腸,用手指擠壓膽囊,可見有暗綠色膽汁經總輸膽管而入十二指腸。

      2.食管:將心臟和左葉肝臟推向右側,可見心臟背方有一乳白色短管與胃相連,此管即食管。

      3.胃:為食管下端所連的一個彎曲的膨大囊狀體,部分被肝臟遮蓋。胃與食管相連處稱賁門;胃與小腸交接處明顯緊縮,變窄,為幽門。胃內側的小彎曲,稱胃小彎;外側的彎曲稱胃大彎;胃中間部稱胃底。

      4.腸:可分小腸和大腸兩部。小腸自幽門后開始,向右前方伸出的一段為十二指腸;其后向右后方彎轉并繼而盤曲在體腔右下部,為回腸。大腸接于回腸,膨大而陡直,又稱直腸;直腸向后通泄殖腔,以泄殖腔孔開口于體外。

      5.胰臟:為一條淡紅色或黃白色的腺體,位于胃和十二指腸間的彎曲處。將肝、胃和十二指腸翻折向前方,即可看到胰臟的背面。總輸膽管穿過胰臟,并接受胰管通入。但胰管細小,一般不易看到。

      6.脾:在直腸前端的腸系膜上,有一紅褐色球狀物,即脾。它是一淋巴器官,與消化無關。

      (三)呼吸系統:蛙為肺皮呼吸。皮膚適應于呼吸的形態結構特點已在實驗19中了解到;肺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氣管室和肺。其中鼻腔和口腔已于口咽腔處觀察過。

      1.喉氣管室:左手持鑷輕輕將心臟后移,右手用鈍頭鑷子自咽部喉門處通入,可見心臟背方一短粗略透明的管子,即喉氣管室,其后端通入肺。

      2.肺:為位于心臟兩側的1對粉紅色、近橢圓形的薄壁囊狀物。剪開肺壁可見其內表面呈蜂窩狀,密布微血管。聯系外、內鼻孔的位置,鼻瓣的開閉和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動作,想想蛙(或蟾蜍)是怎樣進行咽式肺呼吸的。

      (四)泄殖系統:將消化管移向一側,仔細觀察以下結構。蛙(或蟾蜍)為雌雄異體,觀察時可互換不同性別的標本。

      1.泌尿器官:

      (1)腎臟:1對紅褐色長而扁平的器官,位于體腔后部,緊貼背壁脊柱的兩側。將其表面的腹腔膜剝離開,即清楚可見。腎的腹緣有1條橙黃色的腎上腺,為內分泌腺體。

      (2)輸尿管:由兩腎的外緣近后端發出的1對壁很薄的細管,它向后伸延,分別通入泄殖腔背壁(蟾蜍的左右輸尿管末端合并成一總管后通入泄殖腔背壁)。

      (3)膀胱:位于體腔后端腹面中央,連附于泄殖腔腹壁的1個兩葉狀薄壁囊。膀胱被尿液充盈時,其形狀明顯可見,當膀胱空虛時,用鑷子將它放平展開,也可看到其形狀。

      (4)泄殖腔:為糞、尿和生殖細胞共同排出的通道,以單一的泄殖腔孔開口于體外。沿腹中線剪開恥骨,進一步暴露泄殖腔。剪開泄殖腔的側壁并展開腔壁,用放大鏡觀察腔壁上輸尿管、膀胱,以及雌蛙輸卵管通入泄殖腔的位置。輸尿管和膀胱直接相通嗎?想想尿液如何流入膀胱和排出體外?

      2.雄性:

      (1)精巢:1對,位于腎臟腹面內側,近白色,卵圓形(蟾蜍的精巢常為長柱形),其大小隨個體和季節的不同而有差異。

      (2)輸精小管和輸精管:用鑷子輕輕提起精巢,可見由精巢內側發出的許多細管即輸精小管,它們通入腎臟前端。所以雄蛙(或蟾蜍)的輸尿管兼輸精。

      (3)脂肪體:位于精巢前端的黃色指狀體,其體積大小在不同季節里變化很大。它有何作用?雄蟾蜍精巢前方,有1對扁圓形的畢氏器,為退化的卵巢。在腎臟外側各有1條細長管,為退化的輸卵管,其前端漸細而封閉,后端左右合一,開口于泄殖腔。

      3.雌性:

      (1)卵巢:1對,位于腎臟前端腹面,形狀大小因季節不同而變化很大。在生殖季節極度膨大,內有大量黑色卵,未成熟時淡黃色。

      (2)輸卵管:為1對長而迂曲的管子,乳白色,位于輸尿管外側。以喇叭狀開口于體腔;后端在接近泄殖腔處膨大成囊狀,稱為“子宮”。“子宮”開口于泄殖腔背壁(蟾蜍的左右“子宮”合并后,通入泄殖腔)。

      (3)脂肪體:1對,與雄性的相似,黃色,指狀,臨近冬眠季節時體積很大。雌蟾蜍的卵巢和脂肪體之間有橙色球形的畢氏器,為退化的精巢。

      五、示范

      蛙(或蟾蜍)的神經系統標本,觀察蛙(或蟾蜍)腦和脊髓的結構,了解外周神經與中樞神經的關系。

      六、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