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23 蛙類心臟的神經支配
蛙類心臟的神經支配
【目的要求】
1.了解蛙或蟾蜍心臟的神經支配。
2.觀察迷走交感神經干對心臟活動的影響。
【基本原理】
蛙和蟾蜍的心臟受迷走神經和心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它們的迷走神經和頸交感神經混合成一個神經干,稱迷走交感神經干(圖4-12)。在正常情況下,迷走神經興奮時,心臟搏動減弱減慢,交感神經興奮時,心臟搏動增強加快。
由于迷走神經的興奮性較高,因而低頻、低強度電刺激迷走交感干時,多產生迷走效應;高頻、高強度刺激時,易產生交感效應;中等頻率和強度的刺激,往往表現為先迷走后交感的雙重效應。若在心臟處滴加阿托品,可封閉迷走神經對心臟的影響,而表現為單純的交感效應。
【動物與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術器械、蛙板、蠟盤、蛙心夾、通用杠桿或張力換能器記紋鼓或記錄儀、保護電極、刺激器、電磁標、任氏液、1%阿托品。
【方法與步驟】
1.取蟾蜍或蛙一只,雙毀髓后背位固定在蛙板或蠟盤上。在一側下頜角與前肢之間剪開皮膚,分離深部的結締組織后,可以看到一條長形的提肩胛肌,切斷此肌即能看到一血管神經束,其中含有皮動脈、頸靜脈和迷走交感神經干,該神經干中包含出入延髓的迷走神經和從第4交感神經節發出的交感神經。分開血管神經束,用玻璃解剖針提起迷走交感干,穿線備用。
2.自劍突剪開胸骨柄,暴露心臟,剪開心包膜,用蛙心夾夾住心尖,連接描記杠桿。調整描記筆尖,用電磁標記錄刺激標記,兩筆尖應在同一直線上垂直。保護電極仔細地安放在迷走交感神經干上。
3.開動慢鼓,描記一段正常心搏曲線,然后用連續脈沖刺激迷走交感神經干10s,觀察和記錄心搏活動的變化。用連續感應電震刺激,也得到同樣效應,都表現為心搏停止的迷走神經效應,然后為心搏動增強的交感神經效應。
4.在靜脈竇和心房部位加1%阿托品溶液2—3滴。5min后,再用原刺激強度刺激神經干,觀察并記錄心搏活動的變化。這時由于阿托品封閉迷走神經對心臟的作用,迷走效應不會出現,而表現單純的交感效應。
【注意事項】
1.神經周圍的組織液需用棉球吸干,以防短路或電流擴散。
2.每次刺激的時間不能過長,兩次刺激之間必須間隔3—5min,以防損傷神經。
3.須常用任氏液濕潤神經和心臟,以防組織干燥而失去生理機能。
4.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效應往往隨季節、氣溫和動物個體而變化,在實驗過程中需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