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
比較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中抗ds-DNA抗體在系統紅斑狼瘡中的診斷價值
俞穎??? 范永升?? 溫成平?? 王新蒼
抗雙鏈DNA (double-st randed DNA ,ds-DNA) 抗體主要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 userythe-matosus ,SLE) ,對診斷SLE有較高的特異性,被稱為SLE的“標記性抗體”,其對SLE的高度特異性而被列為SLE診斷標準之一[1]。相關研究表明[2]:在未治療的SLE患者中,抗dsDNA抗體的診斷特異性為95%,敏感性為70%,且抗dsDNA抗體的產生常提示有腎臟損害,因此,抗dsDNA抗體常被作為SLE的活動指標,用于監測SLE病情變化,疾病活動期判斷及藥物治療效果觀察等。
目前市場上已有多種檢測抗ds-DNA抗體的商品試劑盒,如短膜蟲間接免疫熒光法(CL-IIF) 、免疫印跡法、膠體金斑點法、Farr 放射免疫測定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等,鑒于免疫印跡法,膠體金斑點法僅用作陰陽性判斷,而無法監測雙鏈DNA抗體的濃度變化,而放射免疫測定法由于其潛在危害性臨床較少使用,本研究選擇各臨床實驗室較常用的短膜蟲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抗ds-DNA 抗體進行研究,通過比較其在SLE 及其活動期、其他結締組織病和健康人群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實驗室操作方便性,室間檢測結果可比性等,以探究出最適合SLE篩查與臨床監測的檢測方法學。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第二醫院就診患者270例,其中,SLE患者110例,全部符合1997 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 分類標準[3],其中女性98 例,男性12例,年齡16~65 歲,平均(34 ±12) 歲;病程2 周~28年,平均4年。110 例SLE患者中,疾病穩定期40例,疾病活動期70例,疾病活動度判斷根據2000 年修訂SLE疾病活動指數( SLE DAI 22000) : < 10 分示疾病穩定,≥10 分示疾病活動[4];疾病對照115例(干燥綜合征31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23例、類風濕關節炎43例、系統性硬化癥18例,均符合國際診斷標準)及45例健康對照。
1.2、檢測方法:(1) 短膜蟲間接免疫熒光法:試劑盒購自北京歐蒙公司,血清按1:10稀釋,如抗ds-DNA 抗體陽性,繼續血清倍比稀釋,測定其最終稀釋度,嚴格按說明書操作(2)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購自上海富莼科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血清按1:50稀釋,全程75分鐘反應結束后讀取標本吸光度值,用直線回歸計算出待測樣本濃度值,100 IU/ml及以上判定為陽性,嚴格按說明書操作。
1.3、統計學分析:比較采用χ2 檢驗,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及統計分析。P <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種方法檢測SLE組及疾病對照組、健康對照組中抗ds-DNA 抗體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見表1) 。110 例SLE患者采用CL-IIF 法檢測抗ds-DNA 抗體有32例陽性,敏感性為29.1%,特異性為94.4%,而在疾病對照組僅有SS (干燥綜合征) 中2例、MCTD(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中3例、RA (類風濕關節炎) 中4例,敏感性分別為6.5%、13.0%、9.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抗ds-DNA 抗體有86例陽性,敏感性為76.4%,特異性為97.5%,而在疾病對照組僅有SS 中1例、MCTD 中2例、RA 中1例,敏感性分別為3.2%、8.7%、2.3% ,兩種檢測方法中,SLE患者均明顯高于疾病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 。
?
2.2、兩種檢測方法在SLE疾病穩定組和疾病活動組檢測結果(見表2) 。采用CL-IIF法40例疾病穩定組中有7例陽性,陽性率為17.5%,而70例疾病活動組中有25例陽性,陽性率為35.7 %。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用酶聯免疫吸附法40例疾病穩定組中有16例陽性,陽性率為40%,而70例疾病活動組中有68例陽性,陽性率為97.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1),且兩種方法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 01)。
2.3、對兩種檢測方法檢測SLE患者所得陽性結果進行分析(見表3)。本研究選取20例兩種檢測方法均為陽性的患者檢測值,結果顯示: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結果由于用半定量的滴度表示,樣本檢測值常出現堆積情況,稀釋比例相同的樣本其對應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值各不相同,且具有明顯差異;從本研究20例的樣本檢測值來看,兩種方法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這可能與兩種檢測試劑盒抗原來源不同有關,從表3可以看出,酶聯免疫吸附法能提供具體濃度值,給臨床醫生反饋更直觀,適合對患者進行濃度監測,而間接免疫熒光法由于只能用粗略的滴度來表示,不利于區分待測樣本的濃度差異。
3、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病因不明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很多紅斑狼瘡患者在早期并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斷和合理的治療 多數患者最后確診紅斑狼瘡時已發生腎臟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5],因此需要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診斷方法,以采取早期干預和治療手段,并需較準確反映其抗體濃度變化以動態監測疾病發展,對延緩和治愈疾病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