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血紅蛋白稀釋測定法(改良沙利氏法)
[目的與原理]
掌握測定魚類血紅蛋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應用改良沙利氏法測定不同魚類血紅蛋白含量。
本實驗是應用比色法測定魚的血紅蛋白量。血紅蛋白本身的色澤,常隨所結合的氧量多少而改變,不便比色。
但是加入稀鹽酸于血液中可使血紅蛋白變成不易變色的高鐵血紅蛋白,這就可以與標準色相比,從而測出其含量。通常以每100ml血液中含血紅蛋白克數來表示,正常魚血紅蛋白含量為7—8g。
[實驗對象]
鯉、鯽或草魚。
[試劑與器材]
血紅蛋白比色計,血吸管,注射器,凹瓷盤,小試管,試管架,蒸餾水,75%酒精,棉球,0.1mol/L鹽酸,蒸餾水,滴管,紗布,抗凝劑(1%肝素鈉溶液或10%草酸鉀溶液)。
[實驗步驟]
1、了解血紅蛋白比色計的構成 血紅蛋白計主要包括吸血管、比色計和比色管等部件。吸血管為一厚壁毛細玻璃管,其上有10μl、20μl的刻度,尾端連有橡皮頭,供吸血用。比色計的兩側,裝有標準濃度的高鐵血紅蛋白溶液,也有用比色玻璃柱(或片)來代替的。
比色管可插在比色計中,與兩側的標準比色柱進行比色。比色管的兩側通常刻有兩行刻度。一行為血紅蛋白的絕對值,以g計數(每100毫升血液中所含血紅蛋白的克數)來表示,刻度范圍為2~22。
另一行為血紅蛋白相對值,以%(即相當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數)來表示,刻度范圍為10%~160%。目前測定常用絕對值來表示。
2、用蒸餾水將比色管洗凈,吸血管則依次用蒸餾水,95%酒精和乙醚洗凈干燥備用。
3、用滴管加0.1mol/L鹽酸4—6滴到刻度比色管內,約加到管下端刻度“2”或“10%”處為止。
4、采血:采血方法見實驗49,用吸血管吸血至20μl刻度(要準確)。用綿球仔細將管尖端外面的血拭去.
5、將吸血管中血液輕輕地滴到比色管中鹽酸底部,并用上層較清的鹽酸溶液反復清洗吸血管3次。使吸血管內的血液完全洗凈。切勿帶入空氣,以至形成氣泡影響比色。吸血管尖端殘留的液體,應在比色管內壁上瀝凈。
取出吸血管后,輕輕搖動比色管使血液與鹽酸充分混合,靜置15分鐘使管內的鹽酸和血紅蛋白作用完全,形成棕色的高鐵血紅蛋白。
6、把比色管插入標準比色架兩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無刻度的兩側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
7、用吸管將蒸餾水逐滴地加入比色管內,每加一滴都應充分混勻并觀察比色管內的顏色,直到比色管內溶液的色度和血紅蛋白計上標準色度相同時為準,讀出管內液面所在的刻度數,(讀數應以溶液凹面最低點相一致的刻度為佳)。即為每100ml血液中所含血紅蛋白的克數(用g/100ml表示)。
8、實驗完畢應將吸血管和比色管洗凈,放回盒內。
[方法評估]
采用目視比色法測定血紅蛋白含量是比較常用及簡便的方法,但此法誤差較大,而且同 儀器 的準確度有關。
[應用意義]
血紅蛋白含量與年令、性別、性周期、營養狀況、活動情況、季節變化等有關,營養不良或長期饑餓可引起血紅蛋白量顯著降低。
[注意事項]
1、用吸血管吸血過程應仔細、認真,準確把握住吸入的血液量是初學者的一個難點,也是實驗結果準確與否的一個關鍵。
2、血紅蛋白吸管很容易被損壞,應妥善愛護。管內有凝血塊時不可用金屬絲疏通,可浸泡入氨水或45%尿素溶液中,待血塊去除后再用水洗凈,并按 蒸餾 水→ 95%酒精→ 乙醚的順序清洗,最后吹干吸管。
3、鹽酸濃度不可過稀。血液與鹽酸作用時間不可過短,必須在10分鐘以上方可稀釋比色,否則血紅蛋白不能充分轉變成高鐵血紅蛋白。最好在30分鐘內比色完畢。
4、滴加 蒸餾 水時,宜少量多次,逐滴加入后混勻比色,以免稀釋過度,得不到準確結果。
5、比色應在自然光線下進行,避免在陰暗處或有色燈光下比色,并將比色管刻度轉向兩側,以免影響比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