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含量的測定——紫外吸收法
核酸含量的測定——紫外吸收法
[原理]
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組成成分中都有嘌呤、嘧啶堿基,這些堿基都具有共軛雙鍵 ( -C-C=C-C=C-),在紫外光區的250-280nm處有強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常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進行核酸的定量測定。
核酸的摩爾消光系數ε(P)表示為每升溶液中含有1摩爾原子磷的光吸收值。RNA的ε(P)260nm(pH7.0)為7 700~7 800,RNA的含磷量約9.5%,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RNA的光吸收值相當于0.022~0.024。小牛胸腺DNA鈉鹽的ε(P) 260nm(pH7.0)為6 600,含磷量為9.2%,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DNA鈉鹽的光吸收值相當于0.020。
測出260nm處的光吸收值,可計算出核酸的含量。當核酸變性降解時,其紫外吸收強度顯著增加,稱為增色效應。
蛋白質也有紫外吸收,通常蛋白質的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長處,在260nm處的吸收值僅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對于含有微量蛋白質的核酸樣品,測定誤差較小。若待測的核酸制品中混有大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雜質,則測定誤差較大,應設法除去。不純的樣品不能用紫外吸收值作定量測定。
從A 260 / A 280 的比值可判斷樣品的純度。純RNA的A 260 / A 280 ≥2.0;DNA的A 260 / A 280 ≥1.8。當樣品中蛋白質含量較高時,則比值下降。RNA和DNA的比值分別低于2.0和1.8時,表示此樣品不純。
pH對核酸紫外吸收性有影響,所以在測定時要固定溶液的pH值。
本實驗采用常用的比消光系數法來測定核酸含量。
[方法和步驟]
1、測定
取潔凈 離心管 甲乙兩支,分別準確加入1.0mL DNA/RNA樣液,然后向甲管加入1.0mL 蒸餾 水,向乙管加入1.0ml過氯酸-鉬酸銨沉淀劑,搖勻后置冰箱內30min,使沉淀完全。3000r/min離心10min,各吸取上清液0.5mL轉入相應的甲乙兩容量瓶內,定容至50mL。以 蒸餾 水作空白對照,使用紫外光度計分別測定上述甲乙兩稀釋A 260 值。
2、計算
試液中DNA / RNA總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 甲A 260 ——被測稀釋液在260nm處的總光密度值;
乙A 260 ——加沉淀劑除去大分子核酸后被測稀釋液在260nm處的光密度值;
兩者之差(甲A 260 -乙A 260 )為被測稀釋液的光密度值;
V B ——被測試液總體積(mL)
D——樣液的稀釋倍數。
0.020——脫氧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數,即每毫升含1μgDNA鈉鹽的水溶液(pH為中性)在260nm波長處,通過光徑為1cm時的光密度值。
0.022——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數,是濃度為1mg/L的核糖核酸水溶液(pH為中性)在260nm波長處,通過光徑為1cm時的光密度值。
由于大分子核酸易發生變性,此值也隨變性程度不同而異,因此一般采用比消光系數計算得到DNA或RNA量是一個近似值。
- Protein Fingerprinting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On-Capillary Derivatization and Laser-Induced
- 電極電位
- Study of GPCR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Gel Overlay Assays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Fusion Protein Pull-Downs
- 適應輻射
-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Multiple 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In Vivo by Liquid Chromatographic-Mass Spectrometry (LC-MS)
- 單詞 H
- 桃奴(pygmy fruit of peach)
- NBS溴代引發問題分析與解答
- 基因探針
- 常用貯存液的配制之10%過硫酸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