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生物化學技術> 化學生物學實驗技術>核酸含量的測定——紫外吸收法

    核酸含量的測定——紫外吸收法

    關鍵詞: 核酸 含量 測定來源: 互聯網

    核酸含量的測定——紫外吸收法

    [原理]

    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組成成分中都有嘌呤、嘧啶堿基,這些堿基都具有共軛雙鍵 ( -C-C=C-C=C-),在紫外光區的250-280nm處有強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常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進行核酸的定量測定。

    核酸的摩爾消光系數ε(P)表示為每升溶液中含有1摩爾原子磷的光吸收值。RNA的ε(P)260nm(pH7.0)為7 700~7 800,RNA的含磷量約9.5%,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RNA的光吸收值相當于0.022~0.024。小牛胸腺DNA鈉鹽的ε(P) 260nm(pH7.0)為6 600,含磷量為9.2%,因此每毫升溶液含1μg DNA鈉鹽的光吸收值相當于0.020。

    測出260nm處的光吸收值,可計算出核酸的含量。當核酸變性降解時,其紫外吸收強度顯著增加,稱為增色效應。

    蛋白質也有紫外吸收,通常蛋白質的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長處,在260nm處的吸收值僅為核酸的1/10或更低,因此對于含有微量蛋白質的核酸樣品,測定誤差較小。若待測的核酸制品中混有大量的具有紫外吸收的雜質,則測定誤差較大,應設法除去。不純的樣品不能用紫外吸收值作定量測定。

    從A 260 / A 280 的比值可判斷樣品的純度。純RNA的A 260 / A 280 ≥2.0;DNA的A 260 / A 280 ≥1.8。當樣品中蛋白質含量較高時,則比值下降。RNA和DNA的比值分別低于2.0和1.8時,表示此樣品不純。

    pH對核酸紫外吸收性有影響,所以在測定時要固定溶液的pH值。

    本實驗采用常用的比消光系數法來測定核酸含量。

    [方法和步驟]

    1、測定

    取潔凈 離心管 甲乙兩支,分別準確加入1.0mL DNA/RNA樣液,然后向甲管加入1.0mL 蒸餾 水,向乙管加入1.0ml過氯酸-鉬酸銨沉淀劑,搖勻后置冰箱內30min,使沉淀完全。3000r/min離心10min,各吸取上清液0.5mL轉入相應的甲乙兩容量瓶內,定容至50mL。以 蒸餾 水作空白對照,使用紫外光度計分別測定上述甲乙兩稀釋A 260 值。

    2、計算

    試液中DNA / RNA總含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 甲A 260 ——被測稀釋液在260nm處的總光密度值;

    乙A 260 ——加沉淀劑除去大分子核酸后被測稀釋液在260nm處的光密度值;

    兩者之差(甲A 260 -乙A 260 )為被測稀釋液的光密度值;

    V B ——被測試液總體積(mL)

    D——樣液的稀釋倍數。

    0.020——脫氧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數,即每毫升含1μgDNA鈉鹽的水溶液(pH為中性)在260nm波長處,通過光徑為1cm時的光密度值。

    0.022——核糖核酸的比消光系數,是濃度為1mg/L的核糖核酸水溶液(pH為中性)在260nm波長處,通過光徑為1cm時的光密度值。

    由于大分子核酸易發生變性,此值也隨變性程度不同而異,因此一般采用比消光系數計算得到DNA或RNA量是一個近似值。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