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實驗方法> 生物化學技術> 生化實驗離心技術>大豆分離蛋白的提取方法

    大豆分離蛋白的提取方法

    關鍵詞: 大豆 分離蛋白 提取來源: 互聯網

    大豆的蛋白含量較高而且營養豐富,一般含蛋白30%——50%。大豆蛋白含有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較合理,只是賴氨酸相對稍高,而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較低。目前大豆蛋白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蛋白資源,特別是大豆分離蛋白含蛋白質90%以上,是一種優良的食品原料。

    大豆分離蛋白主要由11S球蛋白(Glycinin)和7S球蛋白(β-con-glycinin)組成,大約占整個大豆籽粒貯存蛋白的70%。這兩種球蛋白的組成、結構和構象不同,大豆分離蛋白的功能特性也不同。大豆分離蛋白在提取、加工和貯運過程中會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這些適當的改變可以提高大豆蛋白在食品中應用的功能特性。本文綜述了大豆分離蛋白的提取和改性方法。

    1 大豆分離蛋白的提取方法

    1.1 堿提酸沉法

    大豆分離蛋白的傳統提取方法是堿提酸沉法。將脫脂豆粕與蒸餾水以1:10的比例混合,用NaOH調整混合物的pH為7——9,充分攪拌浸提堿溶大豆蛋白,離心分離,用稀HCI調整上清液的pH值為4.5——4.8,沉淀出蛋白質,離心分離,沉淀重新溶于pH7.0——8.0的NaOH溶液中,噴霧或冷凍干燥即得大豆分離蛋白,其蛋白含量可達90%以上,得率24%——38%。

    1.2 膜分離方法

    聶幼華等研究了用膜分離技術制取大豆分離蛋白。先用Ca(OH)2的稀溶液浸提脫脂大豆粕,蛋白浸出率可達80%左右。將浸提液進行循環超濾分離,截留液的濃度可達13%左右。把截留液噴霧或冷凍干燥,即得大豆分離蛋白產品,其蛋白含量可達95%以上。與傳統的堿提酸沉法比較,產物得率高,質量好,能耗少,廢水排放污染也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1.3 雙極膜電解法(Bipolar Membrane Electroacidification)

    這種方法是在電滲析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雙極膜由3層組成:陰離子交換膜和陽離子交換膜以及陰陽離子交換膜中間的親水層。在電流作用下,水分子在雙極膜上電離為H+和OH-,由于膜選擇透過陰離子或陽離子,導致溶液的pH值降低,達到大豆蛋白質的等電點而使蛋白質沉淀。這種方法不需要加入酸或堿調整蛋白質溶液的pH值,避免分離得到的大豆蛋白質中混入鹽離子,并且可保護大豆蛋白質的功能性。

    1.4 起泡法

    泡沫分離技術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分離技術。它是根據表面活性的差異,來分離和純化物質的手段,被廣泛應用于環境保護、生物工程、冶金工業及醫藥工業等許多途徑,該技術也是分離和濃縮蛋白質及酶的一條有效途徑。謝繼宏等研究了豆制品廠排放的黃漿水中大豆蛋白質的分離。這種方法中,大豆蛋白質的分離在一連續操作的泡沫精餾塔中完成,氮氣由塔底通入池液,原料液由泡沫界面入進入塔內,泡沫由塔頂導出并被破碎成泡沫液,泡沫液即為分離出的大豆蛋白質。

    推薦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