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DI-TOF/TOF質譜因其獨特的靈活和方便,被用于動物組織中的完整蛋白或蛋白原位酶切的組織成像。完整蛋白成像提供了各種蛋白異變體的信息,蛋白原位酶解成像利用TOF高分辨率和準確度以及MS/MS信息確認酶切肽。
前言
布魯克rapifleX TOF/TOF質譜儀用于所有MALDI成像數據采集,獲得分子量在2000- 24000的完整蛋白質譜圖和分子量在600-2400蛋白原位酶切MS/MS譜圖。空間分辨率為30μm。SCiLS? Lab軟件用于成像數據的圖像處理和統計分析。
結果和討論
圖1和圖2顯示了小鼠大腦完整蛋白成像的結果。數據分析的第一步,使用無監督多元統計分析進行空間分割[3]。圖1所示的分割圖反映了小鼠大腦中各個解剖區域像小腦、皮層和其他區域的分子相似性。圖1還顯示了小鼠大腦各區域在TIC歸一化后的特異蛋白質譜。通過有監督單變量統計,即受試者操作特征(ROC),進一步研究了空間分割產生的小鼠大腦皮層和小腦兩個不同的聚類,以確定可以明顯區別皮層或小腦的某些蛋白。圖2頂部的曲線下面積(AUC)與m/z的關系圖揭示了與m/z特征匹配的各種組蛋白,表明在皮層和小腦這些蛋白的表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圖2中把小腦或皮層兩個區域的TIC歸一化平均光譜重疊,看到ROC分析檢測到的組蛋白空間分布差異進一步顯現。小腦平均光譜表明,與皮層平均光譜相比,相應組蛋白的豐度顯著增加。另外,MS信號的精細結構解析反映了組蛋白組織特異性的修飾譜信息,代表了Top-down成像方法的獨特結果。在四個組蛋白區域中的每個區域,都選擇了一個代表性m/z,并生成各自的離子圖像(圖2下)。這些圖像再次證實了ROC結果,并說明這些蛋白質物種在小腦區域明顯的共定位。這里的Top-down蛋白成像結果與Lahiri等人[2]早些時候報告的用布魯克ultrafleX III儀器獲得的數據完全一致。而rapifleX MALDI-TOF/TOF以幾乎兩倍ultrafleX III的像素分辨率進行成像, 采集速度提高約14倍。
圖1. 小鼠大腦矢狀切面完整蛋白MALDI成像。空間分割2個不同區域的光學圖像(左上);分割圖(左中);分割樹(左下)。空間分割總測量區域(右上)、小腦(右中)和皮層(右下)的平均光譜。
圖2:完整蛋白MALDI成像的ROC分析,分割圖中小腦和皮層區域的比較。ROC圖, 灰色m/z范圍是組蛋白區域(上),小腦(棕色)和皮層(藍色)組蛋白放大區域的疊加平均光譜,(中), 各種組蛋白的離子圖像(下)。
圖3-5總結了新鮮冷凍小鼠腦切片胰酶酶切后的肽成像結果。肽譜圖相似性分析給出了空間分割,顯示了小鼠大腦的解剖結構(圖3)。特別是分割圖中紅色的聚類清楚地代表小腦區域。選擇MS成像中檢測到的不同的肽,進行組織原位MS/MS分析,然后用MASCOT搜庫得到的肽序列如圖3所示。
圖3:小鼠腦矢狀切片獲得的胰酶切蛋白成像的空間分割。和分割提取小腦區域重疊的光學圖像(左上),分割圖(左中),分割樹(左下). 總測量區域(右上)和小腦的平均光譜(右下). 列表顯示了組織原位MS/MS鑒定的肽。
圖4:胰酶切肽m/z 931.5+/-0.2Da的離子圖像, 豐度最高的區域原位MS/MS用于鑒定組蛋白3.3的酶切肽序列ARTKQTAR。
其中一個被鑒定的肽是源自組蛋白3.3(Mus musculus)的ARTKQTAR m/z 931.54,圖4 是它的MS離子圖像,以及從最高豐度區域組織的肽原位MS/MS光譜。組蛋白3.3酶切肽在小腦區域的定位與之前描述的完整蛋白成像中觀察到的H3組蛋白的空間分布高度一致。為了進一步證明這些結果,采集了酶切肽m/z 931.54的MS/MS圖像,其最豐富肽碎片([b+18]7,m/z 775.4)的空間分布如圖5所示。所得的MS/MS圖像再次顯示了組蛋白3.3酶切肽在小腦區域的明顯定位,這與完整蛋白以及上述肽MS成像結果完全一致。
圖5:組蛋白3.3胰酶切肽ARTKQTAR m/z 931.5的MS/MS圖像,MS/MS譜圖中生成MS/MS圖像的最豐富的碎片離子[b+18]7(紅色箭頭)。
布魯克rapifleX MALDI-TOF/TOF質譜作為一個獨特的多功能分析平臺,能夠對不同階段的蛋白質進行MALDI組織成像, 包括Top-down完整蛋白成像和胰酶切肽MS成像,以及組織原位MS/MS肽鑒定和酶切肽MS/MS成像。這些工作流程可以提供相互補充的信息。雖然Top-down的方法在檢測單個蛋白變異體的能力是獨特的,但酶切肽的MS和MS/MS成像增加了額外的特異性維度,并允許通過MS/MS分辨重疊的同重肽分子。本實驗對小鼠腦組織中組蛋白和其他蛋白質的空間分布,顯示了rapifleX多種 MALDI成像方法的能力。結合HTX基質噴霧儀和SCiLS? Lab分析軟件,rapifleX可作為高空間分辨快速MALDI組織成像系統的首選。
參考文獻
S. Rauser, C. Marquardt, B. Balluff, S.-O. Deininger, C. Albers, E. Belau, R. Hartmer, D. Sukau, K. Specht, M.P. Ebert, M. Schmitt, M. Aubele, H. H?fler, A. Walch, J. Proteome Res., 2010, 9 (4), 1854–1863
S. Lahiri, N. Sun, V. Solis-Mezarino, A. Fedisch, J. Ninkovic, A. Feuchtinger, M. G?tz, A. Walch, A. Imhof, Proteomics, 2016, 16, 437-447
T. Alexandrov, M. Becker, S.-O. Deininger, G. Ernst, L. Wehder, M. Grasmair, F. von Eggeling, H. Thiele, P. Maass, J. Proteome Res., 2010, 9 (12), 6535–6546